2011年12月11日,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帕金森病学术盛会,也是中国神经病学界首次承办的世界级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有近3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包括此领域的主要科学家和著名学者。本次大会由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和神经病学研究所承办。
大会共收到国内外3千多篇文章,议题主要涉及到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和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包括影像学和体液分子标记物用于帕金森病超早期的诊断;中国传统中药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探索等。此次大会的召开将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产生极大的推动,也为我国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
本次大会主席世界帕金森病联盟主席Erik Wolter教授对此次大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主席陈生弟教授,他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业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神经内科主任。
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是一个具有良好基础的临床学科,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学科成立于1963年,学科创始人是徐德隆教授,曾经是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学科于1996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和2007年分别被批准为卫生部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SFDA临床药理基地、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五期),2008年又成为教育部“211”三期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此外,学科还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变性疾病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两个临床基础研究基地。在过去的48年中,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神经疾病患者的需求,目前学科已有近100张病床,许多新技术也已应用于临床。学科共获得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教委资助的研究课题,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100篇SCI研究论文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eurology》,《Stroke》和《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较为著名的专业杂志上。至今,学科已获得33项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发的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目前,学科已确定了帕金森病及相关运动障碍、老年痴呆症及相关痴呆、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及神经遗传病等研究方向,特别是包括帕金森病及老年痴呆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位列国内前矛,并已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之一,正因为瑞金医院及其全国同行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才获得了在中国上海举办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的资格。值此盛会召开之际,瑞金医院神经科创业办的国际英文杂志转化医学与神经变性疾病(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也将于明年一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