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钢作客“优才讲坛”畅谈艺术与人文视野中的医学
2011-09-27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9月26日晚,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的“优才讲坛”活动正式启幕,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应邀进行了题为《医学与名画》的首场讲座。

黄钢先从“名画中的医学”着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蕴含在这些传世名作之中的医学线索:达·芬奇《蒙娜丽莎》中丽莎·乔宫多眼角下方的斑块,伦勃朗《沐浴中的拔士巴》中拔士巴腋下的淋巴结肿大和“橘皮样变”等等细节在他的指引下,让同学们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消除了对名画的陌生感。接着,黄钢还从比利时风俗画家布鲁盖尔的《尼德兰箴言(Netherlandish Proverbs)》等画作里发现信息,推断出当时的人可能因“麦角中毒”产生欣快;而《群丐(The Beggars)》中主人公们足部被截肢的状态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点。他解释道:“麦角毒素具有强烈收缩动脉血管的作用,从而导致肢体的干性坏疽,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就只能进行截肢手术了。”对于医学知识的现代认识映衬于年代悠久的绘画作品中,也使一部医学发展史次第呈现于大家眼前,令在座同学在欣赏名画时油然而生一种庄严感与使命感。

随后,黄钢又从美国画家路克·菲尔德斯的《穆瑞医生》和康斯坦丁·汉森的《芬格教授的躬身听诊》这两部作品引到了医患关系这个热点问题上。画中所展现出的医生关注病人病情的急切心情以及病人对医生的信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此,黄钢指出:医者理性缜密的思维、规范逻辑的做事,显示出科学的严谨;而对病人的关爱和尊重,以及明确的伦理、法律意识,又赋予医学强烈的人文属性。他还进一步总结道:医者不仅要有理性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更应该具备博爱的胸怀。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这些隽永的言辞,引起了大家的深入思索。

在讲座最后,黄钢用几句话与医学生们共勉:“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品位决定地位,细节决定成败,共享才能共赢,交流促进发展”。第一期“优才讲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学生代表还赠上一幅手绘的肖像画,向黄钢副院长表示衷心感谢,也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悉,作为本学期学工部新开展的项目,“优才讲坛”不仅旨在繁荣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更是着眼于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科学思维与综合素养的培育。讲坛将立足学生需求,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走入菁菁校园,着力打造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卓越医学人才”的成长。而为了配合讲坛活动的开展,学工部在校园内专门招募的学生主持人也正式“亮相”,2010级医学检验专业的曹旻璐同学担任了本场《医学与名画》的主持工作。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