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麟为2011级新生上医学人文第一课
2011-09-17 浏览( 来源:医学院闵行综合办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9月1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做客医学院闵行校区第六期《大医时间》。以“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为题,在上院500伍威权堂为2011级医学院本科新生上医学人文第一课,从医学与人文精神、医学史回顾、高等医学与人文素质三方面,为即将开始医学人生的莘莘学子们开启了他们的杏林之航。

德医双馨

医学是基于科学的人文学科,以人类健康服务为指向的。“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孙大麟在对医学院院训“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作深刻解释的同时,也告诫在座学生医学的最高使命是治病救人。全球化进程带来了种种现代病、新的传染病等等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精神。

知古鉴今
    古代医学、现代医学、文艺复兴……孙大麟带领500余名新生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领略但丁、薄迦丘、马基亚维利、哥白尼、列奥纳多•达•芬奇等大家的风采,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变迁,体味了医学历史的发展。孙大麟勉励大家,“作为科学家兼艺术家的医生,如果听到前人的建议和教诲,他的工作必可得到极大推动和鼓舞。”研究医学史,会使未来的医生在解决科学所提出的新问题时,在详细研究新发生的事实并对之进行没有偏见的实验时,可以置身于以往无穷的知识源泉中,从而得到启发。

人文教育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你对待人的最好方式是你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孙大麟强调,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关照,具有强烈的社会、人文色彩。医生是一种职业,但核心却是人道,做不通人的文章,摆不正人的位置,诊治疾病中少了哲学的思考,忽略了医学的社会和人文内涵,就不能说真正地理解医学。所以,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大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除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的学习,更要重视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孙大麟借历史学家钱穆的话,送给医学新生们四件法宝,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品格的陶冶和理想的追寻和坚守。孙大麟深入浅出的讲述,生动的举例,让刚刚进入医学殿堂的年轻学子们感受到医学责任是如此的重大,医学的学习是如此任重而道远。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孙大麟的新生医学人文第一课为2011级新生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聆听大医教诲,成就大医气象”。《大医时间系列讲座》本学期将继续致力于拓宽医学生视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为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