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故事】罗凯:在人生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2021-06-28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编者按】当毕业季遇上建党百年,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总觉昨日刚与交大医学院相逢,转眼间就要开始新的医路。作为医学生的你们,将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这个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继续推出毕业故事栏目,用文字凝结那些难忘时光里的故事,愿医学生们不负韶华、笃定前行,守护健康的明天,努力成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后浪”!

本期人物:罗凯2021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毕业生

上大学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求学之路上,一走就是12年。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让我坚定了继续从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的信念,但在确定博士阶段研究方向时,我却陷入了短暂的犹豫与徘徊,是继续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还是尝试新领域的研究?选择后者意味着更高的难度、更多的挑战,最终我选择接受挑战、迎难而上,而交大医学院就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

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氛围开放,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一流的导师队伍,是我施展抱负、开启逐梦之旅的最佳平台。更为幸运的是,我的博士导师张军教授是一位在国际妇幼健康和环境流行病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这让我能够在过去三年里受到严格且高效的科研训练。感谢张老师在科研道路上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张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并不是以论文作为首要目标,他更加看重学生在具体跟进和开展每一个科研项目时,从数据分析到结果产出过程中是否规范,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每次组会上,张老师都会多问每个人几句,如“你的混杂因素选择标准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调整哪几个因素?”、“你的结果有什么潜在的偏倚?”这种类型的组会已经不仅是单纯研究结果的反馈,更多的是教会每个学生客观审慎地分析手上的研究问题,怎么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建模策略,从不同角度阐明相关的研究结果。导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了明辨和审慎的重要性,也让我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果,我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54.8,其中7篇文章发表于JCR一区的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同时,还参与了4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荣获2019年国际环境流行病学亚洲分会的travel grant。在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我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曾经有人问我,整日埋首于科研,会不会感觉生活枯燥乏味。但在我看来,科研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旅程,我希望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诚然,仅有科研的生活或许会有点单调,但科研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旅程,这也为生活增加了足够多的色彩。同时,我结合自身喜欢长跑这一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了校园内外的多种类型长跑活动,跑步也就成为了我繁忙科研之余舒缓压力和强健体魄的主要方式。

三年后的今天,当面临学历教育后的职业选择,我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去探索有别于博士阶段课题的新的领域。我始终相信,“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与交医的邂逅,成就了我与医学的不解情缘,身上早已留下交医的烙印。作为交医学子,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用我所学回馈社会,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