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下午,我院新教学大楼三楼演讲厅座无虚席,法学界的著名学者、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主题报告。这场报告是今年我院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博雅讲坛的精彩内容。院党委副书记夏小和主持报告会。
从叫停自助透析来认识法学意义上的风险
尿毒症病友以凑钱、入股的方式,购买透析仪器进行“自助透析”,以求保命。卫生监督人员闻讯上门执法,予以取缔。患者负担不起较高的医疗费,自行治疗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如果放开,这种未经卫生部门许可的医疗活动存在着很多隐患和风险。病患、医院、卫生部门各自的立场不同,认识到这类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风险,才能从法理上进行研究,从公共政策上予以重视,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通过这个例子,季卫东把大家带近学术视野下的、却又是切实可感的风险社会。决策理论把风险定义为“对不情愿事实引起的不情愿结果的预期”,由此来制订评估风险的标准。季卫东的案例除了医疗卫生领域,还涉及到大家关心的金融风暴、楼市波动等等。通过生动的案例、透彻的分析,社会系统如何应对风险、公共选择怎样进行、决定的正当性根据何在、启动归责机制的因素是什么等等,这些法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已成为百姓身边事,这场报告也成为一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法学普及课。
依法公共决策来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
当一个社会具有“风险导向”时,势必伴随着受其影响的人们之间乖离的现象,同时也经常发生起因于对风险程度的不同评估的纠纷,例如医患关系的紧张。季卫东笑谈,作为高危职业的医生、法官、律师,职业保险也许是必要的。随着风险社会里对责任追究越来越困难的情况,要求人人负责实际上就成了人人不负责。分散风险的妥当性、公共决策的参与权等等都值得深化研究。比如“知情同意”这种主要在防范医疗风险时的对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
季卫东在讲座中谈到中西方思维催生出在风险社会中的不同认识和行为。举个例子,西方餐具各类刀叉切什么食物功能清晰,中国人一双筷子吃遍天下。过于细分和大而化之的思维模式在风险应对中都有缺陷,以程序正义为前提加强社会沟通、围绕公平依法公共决策,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才能走向和谐。
开展医药卫生领域的风险与法制研究
除了带来《风险社会中的法律和政策》这样一场深入浅出的报告,季卫东还介绍了交大将要成立医药卫生法学研究中心的最新消息。这个研究中心以医法交叉学科为基础,面对医药卫生领域的风险与法制开展研究。
对此,医学院师生表示出浓厚兴趣,有的表示愿意与法学院进行合作,提供相关资料数据案例,协助开展研究;同时也希望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法学院的研究能够从国情民情实际出发,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制度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维护保障百姓权益,这样的学科交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