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故事】郑志煌:积跬步,行交医路
2019-07-0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
 摄影:

【编者语】又到离歌响起的夏天,校园里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穿着学位服合照的身影,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这个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继续推出毕业故事栏目,用文字凝结那些难忘时光里的故事,也期待着更加美好的守护健康的明天!

本期人物:郑志煌 2016级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2009年的高一暑期,我熬夜看完了一部电视剧《柳叶刀》,自此开始有了一个“医学梦”,梦中自己像“顾明道”那样,医术高明,为人耿直,深受爱戴。高考后,和父亲两人对着厚厚的几本志愿填报指南,埋头研究了数日,把所有的医学院校和专业都整理了出来,很快就把志愿的事敲定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学医的过程甚是艰辛,医路漫漫,代价很是大啊。当然,现在回想,我,并不后悔。

医学生的培养和成长不是数十门理论课和短暂的见习实习就能保证“合格”的,现代医学进入一个大范围竞争的时代,仅仅适应了临床的基本工作对我而言并非最高目标。“仕不可以不弘毅”,带着这样的心境,三年前我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刘军教授,学习危重肾脏病的诊治和研究。

三年中,我的导师除了在科研和临床上对我耐心指导和帮助,在职业规划上亦经常鼓励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忘初心的执着与追求,努力让自己具备“五四三二一”的特质。其中,“五”指的是满足五个条件:一段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一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一篇高质量的代表论著,一年扩展视野的海外学习,一手服务患者的临床技艺;“四”指的是四个特点:有特色,有品牌,有温度,有情怀;“三”指的是三个培养阶段: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终身教育;“二”包括了坚持与坚守;最后的“一”则是在满足前面“五四三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一飞冲天”。在此,感恩,感谢!

我深知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三年来,时刻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在校期间,GPA 3.82/4.0,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参与发表SCI论文两篇,累积影响因子11.7分。我积极参与临床工作和学习,积累腹膜透析置管、肾脏病理诊断经验,期间曾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市一院长奖”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不仅如此,在交医,篮球赛、趣味运动会、雷锋月、社区义诊、小学健康宣教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带给我们科研和临床之外的充实和锻炼。除此之外,我有幸在硕士期间担任硕士研究生支部书记、团学联主席团委员,参与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和党建活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学习和思考,更深刻理解了“服务”的真谛,为将来的医学职业生涯打下理念基础。每一次的任务我都视为一个挑战,熟悉背景、明确目的、寻找方法、完成任务、归纳总结。科研学习如是,临床工作如是,学生工作如是,做人亦如是。

这是我学生时代的尾声,也是在交大医学院的最后时光。感谢交大医学院,“素雅石楠,清贫牡丹”,是交医人的风采,“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交医学子的座右铭。在这里,优秀的人比比皆是,我不会忘记这段美好而艰辛的岁月,且以此始终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积累,做时代的弄潮儿。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