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第三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术交流会假座宝山宾馆举行。出席学术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创伤、交通伤专家及资深学者共一百余人。大会以专家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创伤与交通伤的救治和预防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尤其为规范和准确统计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蒋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面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长陈国强等专家领导到会致辞。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因交通事故伤及各类创伤死亡人数已经成为不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家有关方面已引起高度重视。医学专家也从交通伤和各类创伤的起因、救治、防范和综合整治等作为重点研究和前瞻性的探讨的主题。
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如何用创新的精神、机制和手段来提高交通医学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来面对医疗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意见和新问题是此次大会探讨的重要议题。专家们不仅就各种创伤的诊断,创伤的物理机制,规范化的救治,院前急救和危险因素的分析等做了专题交流,还就当前最为政府和专家关注的创伤数据库的研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展开了研讨。专家认为:创伤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展,是创伤医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加强构建交通伤数据库,规范和积累原始数据;是深入研究交通伤和创伤的前提。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和流行病学研究手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等将有效促进创伤急救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也将为创伤研究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课题、指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据悉,今年第三人民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合作在上海率先使用创伤数据库,这将为三院创伤救治的规范化以及创伤临床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正如陈国强副院长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创伤医学的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用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考察问题,注重速度,讲究效率,不断提高重大创伤的救治率和后期功能的康复医疗水平,尽量挽回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本次学术盛会不仅规模大、学术层次高、内容也十分丰富。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与讨论会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发,生动活泼的学术交流也为参会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相关资料:
近年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十分重视遏制创伤,特别是交通伤的增长趋势,并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组织修复和再生,尤其是汗腺的再生研究,已有重大进展,其他如部位伤和多发伤的救治、创伤急救和损伤控制手术的开展、并发症发生机制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创伤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地震灾害中的创伤救治,等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近30年,我国有很多科技和医务工作者在交通伤流行病学与数据库、交通伤基础理论、急救与临床治疗、交通心理、交通伤法医学和交通伤预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交通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伤已日渐增多。从全球看,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约数百万、伤数千万,创伤已成为“发达社会疾病”和“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在中国大陆,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数十万,伤数百万,创伤和中毒一起已成为第5位死亡原因。
创伤多发生在青壮年,其YPLL(含早死和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数)较任何疾病为高,由此造成的社会劳动力的损失十分巨大,致死致残所造成的家庭痛苦和负担也难以弥补。可以说,创伤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