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人话四十年】张长青:偶然的选择 毕生的追求
2018-11-12 浏览( 来源: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顾卓敏
 摄影: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交大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在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医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栏目“四十人话四十年”。

  本期访谈人物: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张长青

  1981年,张长青考入兰州医学院。最初他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很深的概念,从医,只是单纯的谋生之道。而正是这无心的选择,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回忆起刚刚开始进入骨科专业,他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中国的骨科受到材料和技术的局限,医生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靠石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病人一旦骨折,就必须被固定在床上不能动弹,而且石膏也要在患肢上保留相当长时间。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其实静卧平躺也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褥疮等。”每每看到病人把全部的信任交给了自己,自己却受材料与技术所限制,无法解除病人的病痛时,张长青内心深处便有说不出的痛苦,这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骨科领域有所突破。

  “是病人促进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张长青说到,“传统的技术可以解决病人的疼痛,但传统技术由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提升医疗水平。”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病人的需求,“我们研制出新的技术产品,摸索出新的治疗方案,不只是为了发表文章或申请专利,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不应只写在科研论文里,应该体现在解除病痛上,研究的真正目的是为病人谋求健康。我们的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并为一大批人带来福音,这就是一切付出的价值所在。”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单一,仍以终末期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主,对中早期患者“束手无策”。为此,张长青教授团队从股骨头坏死中早期外科治疗入手,历时 15 年,建立了一系列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外科技术,通过手术的改良、实施、评价及推广等工作,证实了其保髋疗效,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到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处理并取得成功,并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2016年)一等奖。

  2018年初,张长青教授为年仅19岁的小陈成功实施了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重建手术。术后第2天,小陈已经可以扶着双拐下地。对于年轻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治疗方案:不仅解决了患者的伤痛,提升了当前的生活质量,且这一手术方案不会对小陈后续任何髋关节重建手术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张长青近年来在“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也独有建树,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一名骨科专家,既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仁慈的爱心。每年张长青都能收到许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感谢信,信中不仅有对他精湛医术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他医德品行的高度赞扬与感激。他说:“医德,就是一种行为习惯。病人来找你,绝不会是为了闹事,而是为了解除痛苦。如果你帮病人解除了痛苦,病人当然就很开心了。如果病人情况特殊,我们无法帮他解决,那也要跟病人说明情况,让他们知道我们尽力了。如果这种行为习惯能始终贯穿下去,那么医患关系便会很融洽。”

  仁心仁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张长青教授的座右铭,他更将之作为行动的准绳来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种种殊荣,张长青教授清醒地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抓住一个‘小’字。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但工作中的小事、治病救人时的小事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创新之源,才能真正想患者所想、处处从患者出发,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不忘初心,既然已经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张长青总是感慨地对周围年轻医生说:“最好的年华,赶上最好的学习、成长、发展的40年,做一行爱一行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生写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未来我们应该一起走下去。”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