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交大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在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医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栏目“四十人话四十年”。

本期访谈人物: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王之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改革开放正是那场知时节的好雨,沐浴了我们这代人。”采访中,王之敏教授感叹到。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王之敏1984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1989年本科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工作。宝剑锋从磨砺出,他始终认为,不断地积累和踏实的奋斗,才能拥有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功底,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在一台又一台手术的积累下,王之敏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为了跟上医学发展前沿,他不断地吸取医学新知识,钻研医疗新技术,并于1997年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1999年和2003年两度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进修。
2006年,王之敏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这是一个全新的医院,作为学科带头人,他要从零开始,建立并发展壮大神经外科,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全新的科室打造成为苏州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科室。他特别重视学科梯队建设,着手建立了一套科室自我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先后获批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病人量及手术量在苏州地区排名第三,科室能完成神经外科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断,已经达到了当初的目标,谈到这里,王之敏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

王之敏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他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熟练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的理论知识,科研成果治疗方法,重点从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鼻蝶垂体腺瘤的微创治疗以及听神经、颅咽管瘤、脑胶质瘤、脑膜瘤、椎管肿瘤等其他神经肿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治疗,拥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神经外科领域积极进取,坚持医疗技术创新,所倡导的“规范化、个体化和微创化”三结合的治疗原则,在脑胶质瘤耐药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为我们这代人创造了学习机会,那么,我们必须学以致用,积极服务患者,奉献社会,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王之敏掷地有声地说。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闯一个又一个手术难关,积极为患者制定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访谈中王之敏向我们细致地介绍到:“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面部会出现触电样阵发性发作的症状,疼痛犹如天空中一道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称。”
近年来王之敏凭借高超的医术以及一颗勇敢的心,治愈了数百例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

“每次手术得以顺利开展,还得益于院内相关科室同仁的合作和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我们才能勇往直前,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王之敏肯定地说。人心齐,泰山移,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通力配合。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大家的团结合作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王之敏救治更多的病患奠定了基础。
王之敏带领的神经外科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一方面验证了医院夯实的专业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务实奋进、团结合作、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和风气。王之敏一直坚信,乘着新时代的巨轮,凭借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院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医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