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主办第八届上海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
2018-08-06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袁蕙芸
 摄影:叶佳琪

  8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主办方之一的第八届上海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专家呼吁肠道微生态将成为大肠癌早诊早治的新靶点。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及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在会上提出,高效价廉的共生梭菌检测有望成为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手段。

  本届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分会联合主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和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院消化科主任Anthony N.Kalloo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据悉,本届大会设立专题报告、胃肠肿瘤论坛、肝病论坛、幽门螺杆菌和肠道微生态论坛、炎症性肠病论坛、动力与心身疾病论坛、消化内镜论坛和消化内镜技术演示论坛,就国内外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本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约有800余位海内外专家参加此届大会。

  根据我国2008年统计数据,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排第3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房静远教授介绍,经过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及国际的大数据测序结果,该团队成功找到了一类新的与早期结直肠发生发展相关的肠道定植菌——共生梭菌,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证明了共生梭菌是高效的早期诊断大肠癌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其对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效力高于常规的粪便隐血和血清肿瘤指标。这个新发现高效价廉,可作为潜在的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手段。相应的方法及手段均为团队独立设计研发,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相关临床转化事宜正在积极实施中,预计三年内投入临床使用。

  中外专家在大会上呼吁:调节肠菌可能影响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很多研究数据已证实了肠道菌群和大肠肿瘤的关系。房静远举例说,人类肠道大肠杆菌是大肠癌发生的辅助因素,大肠杆菌的数量与大肠癌病人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所以,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构成的肠微生态可能用于大肠癌的筛查。未来,肠道微生态将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帮手:例如特异性肠菌在未来的临床中预警大肠肿瘤的高危人群、预测转归、成为预防靶点,在治疗过程中还可纠正或补充特异性肠菌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上海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SICG)于1988年由江绍基院士、萧树东等教授创办,是中国消化学界创办最早的国际性会议之一。30年来八届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举办充分展示了仁济医院消化学科各个亚专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消化道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病、幽门螺杆菌和肠道微生态、消化内镜及炎症性肠病等领域已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意义深远。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