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交大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在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医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栏目“四十人话四十年”。

本期访谈人物:附属同仁医院党委书记 蔡家麟
“现在我回忆起那场高考,仍然觉得是非常难忘的一场经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党委书记蔡家麟在谈及1978年的时候,感慨颇深,“那年高考,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1960年出生的蔡家麟来说,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仅是他个人改变命运的拐点,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用他的话说,“我的命运是和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40年,改变了中国数百万青年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航向。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蔡家麟凭借着个人悟性与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专业,从此踏上了他的医学人生路。回忆起大学时代,二医的“青葱岁月”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当时学校教学设施和环境比较艰苦,只能使用简陋的油印教材和老式的幻灯片授课,抽象难学的解剖课不但标本特别少还买不到图谱,作为走读生,他休息天还要骑自行车到图书馆去抢座复习。两年基础,三年临床,虽然也曾有过中途放弃的念头,但为了心中的目标,他坚持度过了五年的医学生生活。

1983年8月,作为当时为数不多大学本科毕业生,蔡家麟服从分配踏上了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闸北区牙防所。工作一年多,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选择做医生,动机、目的更单纯,没有那么多利益捆绑。”他这样形容道。八年间,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勤劳上进的精神,他几乎轮遍了医院里所有的岗位,迅速成长,31岁就踏上了管理岗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先后设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发布南巡讲话,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社会上也掀起一波波“留学潮”“下海潮”。蔡家麟坦言,面对这些机遇、诱惑,也曾有过犹豫、动摇,但最终并没有跨出这一步。在接下去的五年里,他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凝聚职工、发展业务,把工作开展地有声有色,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和掌门人。
无论是在医院做管理、到机关搞党务,还是先后领导、参与光华、同仁两家医院的改造升级和能级提升,“大变革的时代,总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经历了改革开放,同时亲历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蔡家麟深有感触。
在上海卫生发展战略和长宁区域发展规划等多重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成了摆在蔡家麟面前的新课题。2013年时任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的蔡家麟,带领医院通过了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等级评审。2017年,又和新同仁团队一起,克服了两院合并以及大规模基建改造的带来的重重困难,通过了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评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并向着创建三级医院的目标积极迈进。
蔡家麟说,作为上海市同仁医院的党委书记,肩负着时代给予的责任。不仅要带领团队从改善服务、创新流程、培育品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等方面下功夫,转变服务理念,打造优质服务,还要带领医院尽快跻身三级综合医院的行列,真正成为一所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有地位,兼具社会认可和病人口碑的品牌医院,守护好上海的健康西大门。

回望过去,正是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机遇之门。大大小小“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尝试,助力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未来和希望,也让每个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新时代的大道通达远方,改革就是最好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