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与学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助力东北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科研工作者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竞争力。10 月 17 日,由吉林省老年学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表述撰写实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班。来自东北三省医科类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的百余名基础研究及基金申报领域优秀人才齐聚一堂,开启实战化学习。

作为本次培训班的重要学术支持单位,承办方根据课程设计安排邀约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葛盛芳教授和方超教授对本次培训班学员提交的三十余本科研标书展开了 “一对一” 全流程针对式辅导。专家们逐本审阅、逐页批注,既结合学员的研究方向与项目核心创新点,又从研究设计合理性、逻辑框架完整性、技术路线可行性、文字表述精准度等多个维度对标申报要求提出具体优化建议,包括针对部分关键章节的内容结构进行重构指导,确保每本标书都能充分展现研究价值与学员的科研实力。此次深度指导不仅为培训班的核心教学环节提供了专业背书,更切实帮助学员精准定位标书短板、高效提升申报材料质量,为后续科研项目成功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两位专家分别为学员们带来了高质量的授课。葛盛芳教授以 “科研项目申报与国自然标书撰写” 为主题展开深度讲解。他结合自身多年参与国自然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实践经验,强调需在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研究的独特视角与解决问题的核心优势,以严谨逻辑构建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超教授则以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体会” 为题,分享了申报实战经验。他指出,立项依据需清晰呈现研究内容的规划逻辑,确保各研究点之间 “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最终形成完整且有说服力的研究体系。此外,在科学问题凝练上,需紧扣学科前沿与实际需求,提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为标书质量夯实基础。

此次培训班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践行 “学术资源共享、科研能力共建” 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医学院专家资源与学术优势,为东北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国自然标书撰写的实战指南,不仅帮助学员规范申报文本撰写、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更助力营造跨区域协同创新的科研氛围,为推动全国医疗卫生领域高水平科研项目建设、培育优质科研成果贡献交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