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1日,“一带一路”国家基于全健康策略的虫媒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海南省顺利举办。培训班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世界公共卫生联盟 One Health Working Group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专委会、海南热带病研究所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办。来自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蒙古、肯尼亚、摩洛哥、坦桑尼亚、加纳、巴西、墨西哥、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公共卫生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本次培训。
培训班开幕式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李全乐首先致辞。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了区域合作,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平台。他指出,中国在虫媒传染病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血吸虫病和疟疾的防控与消除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经验值得向全球推广。李全乐强调,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公共卫生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虫媒传染病防控技术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周晓农分享了“全健康”理念在解决复杂公共卫生问题中的重要性。他提到,在全球化、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下,跨学科、跨部门、跨国家的合作尤为重要。周晓农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消除疟疾、血吸虫病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并鼓励各国学员深入学习新方法、新技术,共同推进全球虫媒传染病防控与消除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办事处热带病主管Kazim Sanikullah博士在致辞中对中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全健康”理念的实践价值。他强调,此次培训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中国经验,助力全球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世界卫生组织老挝国家代表处的医学顾问THIPPHAVANH CHANTHAPASEUTH 在开幕式上也表示,“一带一路”国家的公共卫生合作是应对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重要途径。她希望此次培训班能为学员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各国建立更高效的虫媒病监测与防控体系。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下与线上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互相配合。理论课程涵盖了全球卫生政策与外交、全健康策略理论及其应用、虫媒传染病防控进展与技术分享等多个专题,共安排了20多场理论讲座,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等主讲。专家们围绕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等重点虫媒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详细讲解了最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在实践课程环节,学员们来到了位于乐城的海南热带病研究中心(国家热带病研中心海南分中心)临床基地实验室开展了实验技能培训。在专家指导下,学员们参与了登革热、疟疾、包虫病、血吸虫病以及媒介生物学等相关的多项实验室技术操作,全面学习热带病实验技能。此外,培训班还组织了学员们前往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践教学,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在虫媒病监测与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公共卫生人才培训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项目不仅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虫媒传染病防控技术领域的知识共享与合作交流,深化了对全健康理念指导实践作用的理解,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