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医学院“‘医’心守护,‘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在闵行校区文选医学大楼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美国心脏病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导师徐丁担任主讲。本次活动由2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李燕语主持。

为夯实急救知识根基,徐老师以“成人生存链”为引,抽丝剥茧般剖析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在院内外的实施差异,为学员构建清晰认知框架。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教学环节,他通过 “评估环境安全性、快速判断意识状态、即刻启动急救响应”的逻辑链条,配合人体模型,完整复现心肺复苏全流程。“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务必第一时间呼救并展开胸外按压,深度需精准控制在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他着重讲解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衔接时的流畅过渡技巧,将每个技术要点分解得细致入微。
徐老师还重点讲解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规范操作,演示两指按压法、拍打脚底唤醒等针对性技巧,并与成人急救步骤进行动态对比,让学员们直观领悟到不同年龄段急救策略的核心差异,为应对复杂急救情境筑牢知识储备。

40 名参训学生分成 8 个小组,有序在文选医学楼 221 室开启实操训练。学生们依次完成环境评估、紧急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环节。每当出现操作偏差,徐老师都会及时指出,如“手臂必须保持垂直,借助身体重量平稳下压”、“开放气道时,头部后仰角度要精准到位”。他手把手调整学生的手指位置,反复强调按压深度与节奏的精准把控。此外,徐老师还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向学员们讲解道,在实际抢救场景中,团队成员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避免因重复操作而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分秒必争的生命救援黄金期,标准化胸外按压与精确人工呼吸参数把控,是提升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技术要素。本次培训创新采用 “理论筑基 + 实践淬炼” 双轨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知识传授与沉浸式实操训练,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高效转化。不仅显著增强了参训者的应急反应能力,更让每位学员掌握守护生命的硬核本领,真正成为危急时刻守护生命的 “第一响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