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23级临八一班前往第十六次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的会场,开展了主题为“学术交流融智慧,青年医途启新程”的班导师活动。班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军和2023级临八一班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本次班导师的活动形式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旨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神经病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探究学科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医学职业的认知与认同,为未来的从医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本次大会的副主席,刘军在开幕式上精准锚定会议核心定位,他强调:“本次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既要聚焦神经学科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的前沿热点,更要为包括同学们在内的青年学习者,搭建一个‘听得懂专业内容、能深度参与交流、有实实在在收获’的优质学术平台,让青年力量在学术碰撞中快速成长。”

在前沿成果分享环节,多位神经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带来了精彩详实的学术汇报,全面展现近几年神经病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其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伊龙教授,围绕 “条件应激刺激细胞衍生物治疗脑疾病的研发与转化研究”展开深度分享,不仅细致讲解了研究的核心思路与技术路径,还披露了团队在临床转化阶段的关键发现,为同学们打开了脑疾病治疗研究的新视野;更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人工智能与神经学科交叉领域的汇报环节——尤佳教授带来的《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以及郁金泰教授分享的《AI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从不同维度解读了AI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创新应用,瞬间点燃了同学们对跨学科研究的热情,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科技与医学融合的无限可能。

每场报告结束后,刘军都会第一时间主动引导现场的青年参与者提问交流,鼓励同学们大胆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思考。面对同学们提出的“AI在神经疾病诊断中存在的误诊风险该如何有效规避”“跨学科研究中,医学专业学生该如何提升数据思维与算法认知”等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场的专家前辈们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与临床经验,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不仅为同学们厘清了认知误区,更通过具体案例分享,帮助大家打通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认知壁垒,让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落地逻辑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此次由班导师刘军主导策划的学术会议活动,不仅让2023级临八一班的同学们跳出课堂局限,接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更通过刘军教授“学术引领者+成长引导者”的双重角色,将班导师的育人职责延伸至学术前沿阵地。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学术之旅不仅系统学习了神经学科的前沿专业知识,更掌握了参与学术交流、提炼研究重点的实用方法,极大地拓宽了学术视野。在未来,同学们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医学专业学习与科研探索中,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回应导师的悉心指导,努力成长为兼具学术素养与临床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