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高翔团队揭示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人群慢性病与死亡风险
2025-11-04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
 摄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团队在老年营养与健康领域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发表题为“Healthy lifestyles and risk of major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and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的研究论文研究基于近5万例代谢综合征(MetS)人群的长期随访数据,系统评估了多维健康生活方式(涵盖传统与新兴因素)对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及死亡风险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MetS)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状态,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受其影响。前期,团队通过系统综述明确了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谱(MetSRD),发现MetS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52种主要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尤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关联最为显著(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5;41(4):e70039)。因此,针对MetS人群实施有效干预,有望显著降低“慢病疾病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目前针对该高危人群的系统性证据仍有限,尤其是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新兴风险因素的作用尚未充分阐明。

本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数据,纳入49,891名基线确诊MetS的参与者,创新性构建了包含七个维度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体系——包括吸烟、饮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传统因素)及睡眠、心理压力、社交状态(新兴因素)。在中位随访11年期间,共记录19,435例重大慢性病事件和3,578例死亡。结果显示,与仅具备0–3个健康生活方式的个体相比,具备6–7个健康生活方式者的重大慢性病风险降低28%,死亡风险降低39%。归因分析进一步表明,约21%的慢病事件和27%的全因死亡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其中,不吸烟、低心理应激及充足睡眠的保护作用最为显著,而吸烟与体力活动不足为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提出,靶向健康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双重干预,可成为“慢病疾病簇”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的重要策略。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同步研发了数字化主动健康管理体系(专利号:2023106180933;202211732431.8)。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整合主动健康电子问卷、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及MetS关键生理指标,创新实现了可视化“主动健康指数”和“主动健康码”的动态管理(软著号:2022SR1523811)。依托“生活方式医学与慢病疾病簇”框架,系统构建了低危—中危—高危的分级动态评估体系,形成“智能监测—风险预警—精准干预”的闭环管理模式。目前,该体系已在全国多地示范推广,建立起“政府主导—机构协同—社区落地—个人参与”的四级防控网络,为慢病早期风险识别与关口前移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本研究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翔助理研究员、郑加荔副研究员及硕士研究生刘梦丹;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李晓光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教授。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资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与印…
  公共卫生学院四团队斩获第六届妇幼健康科…
  叶枫代表交大医学院在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
  交大教务处来校调研医学院继续教育工作
  附属新华医院创新“党建+”实践育人新范…

科研动态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高翔团队揭示健…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在《自然·衰…
  Cell Host & Microbe|基础医学院许悦课…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菁菁校园

  23级预防医学班开展“前途有道,医研有方…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春波)工…
  “医道传经验 仁心育未来”系列班导师活…
  2025级海南专项硕士研究生举行“沪琼联动…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人民日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
  【解放日报】瞄准科技前沿与重大健康需求…
  【澎湃新闻】依托13家附属医院,上海交大…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