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崔心刚主任团队,在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下,历经6小时精细操作,成功为一名62岁的肾癌合并III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完成机器人辅助右肾癌根治术+ III级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该手术因风险高、难度大、死亡率高,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附属新华医院在复杂泌尿系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再上台阶。
患者施先生因“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专程慕名前往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术前检查结果显示,其右肾肿瘤已侵犯下腔静脉,并形成了III级癌栓——这意味着癌栓已延伸至肝静脉上方,病情极为复杂。此前,施先生已接受规范的靶向免疫联合治疗,但肿瘤并未出现明显缩小,手术切除成为挽救其生命的唯一可能治愈手段。
III级腔静脉癌栓手术堪称泌尿外科领域的“硬骨头”,不仅需要完成下腔静脉阻断、肝门部血管显露,还要确保癌栓完整取出,每一步操作都充满挑战,对术者技术精度和多学科协作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为给患者制定最优方案,崔心刚主任团队多次与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输血科等科室开展联合会诊,反复打磨手术细节,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凭借对团队的高度信任,施先生及家属最终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为最大程度保障手术安全与效果,崔心刚主任团队经过精心设计,确定采用双体位手术方式。手术第一步采用平卧位,在机器人辅助下,团队精细游离患者肝脏,部分切除肝尾状叶,将下腔静脉直至肝静脉上方的区域充分暴露,为后续癌栓取出扫清视野障碍;随后,手术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团队进一步游离下腔静脉,并借助术中超声技术,精准定位癌栓边界,为精准操作奠定基础。
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崔心刚主任按照预设方案,依次阻断下腔静脉近心端、远心端及肝门部血管。切开下腔静脉后,团队发现癌栓与血管壁存在粘连,崔心刚主任精准操控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组织,最终将癌栓从肝短静脉开口上方完整拉出。癌栓取出后,他迅速对下腔静脉壁进行缝合,松开血管阻断钳后,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明显渗血。与此同时,团队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右肾根治性切除,整个操作过程精准有序。
手术全程中,麻醉科与心血管内科团队始终坚守“生命线”——通过经食管心脏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面对术中出现的低血压与低氧饱和度情况,团队沉着应对,精准调控液体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确保在下腔静脉阻断这一关键阶段,患者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
历经6小时紧张有序的操作,手术最终顺利完成。术后,患者被安全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目前整体情况稳定。
崔心刚主任在术后介绍,该手术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在微创条件下既实现癌栓完整取出与血管重建,又能有效避免癌栓脱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这对手术技术和团队协作的要求达到了“极致”。
此次附属新华医院崔心刚团队通过机器人辅助技术,结合多学科深度协作,成功实现了“微创化、精准化、安全化”的治疗目标。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团队在复杂泌尿系肿瘤治疗领域的硬实力,更为广大类似病情的复杂肾癌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新选择,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复杂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