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医学院受邀赴蚌埠医科大学参加“交医蚌医同携手 共筑双创新篇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系列宣讲交流活动。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周宇,蚌埠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立军,党委副书记、校长郑兰荣,党委副书记姚文兵,副校长陈昌杰,副校长刘浩,学术副校长周慧芳出席会议。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团委书记游佳琳,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凌勇以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项目获奖学生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参加此次工作会的还有安徽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负责人,蚌埠医科大学各职能处室、各院、系(部)共计500余名师生。会议由姚文兵主持。


朱立军在致辞中指出,67年来,天然的历史渊源和感情基础让蚌医与交医两校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交医的专家团队此番传经送宝,定能助力学校打开“双创”事业新局面。他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全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医护员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协同联动,细化目标举措,夯实工作基础,培养出敢闯会创的青年医学人才;要聚焦解决医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堵点痛点,积极谋划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成果转化、课题研究、科研项目等资源挖掘种子项目,让会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让敢创业的学生大有作为。

在“双创”导师聘任仪式上,基础医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指导教师张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教主赛道金奖项目指导教师江凌勇,医学院团委书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红旅公益组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红旅公益组金奖项目指导教师游佳琳受聘蚌埠医科大学创新创业导师。郑兰荣为三位导师颁发聘书。

在分享环节,吴正一以交医的发展历史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等“双创”竞赛的组织工作为切入点,解读交医“双创”工作的基本思路、教育教学、经验做法、创新生态和成效成果等,为蚌医的“双创”事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思路。


随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指导教师培训交流会在小学术报告厅举行。游佳琳对科创赛事作全面解读,分享了参赛备赛的策略和经验;张健围绕“挑战杯”项目带教指导和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作交流;江凌勇聚焦以赛育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如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作交流。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与此同时,学生培训宣讲会在大学术报告厅举行。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研究生雷超宇、2024级外科学直博生袁可迪、2023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胡佳腾、2024级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孙思远与蚌医各专业、年级的学生代表交流了科创方向选择、标书修改制作、答辩技巧方式等竞赛准备中的重要环节,并对获奖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吴正一还专门看望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届交医实验班的全体学生并亲切交流,围绕课程学习方法、教学培养方案和职业发展规划为同学们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勉励同学们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此次交流活动中,医学院师生一行还参观了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在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成立的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以“疑难眼科疾病攻坚”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发挥院士工作站在人才集聚和学术引领上的号召力,加强眼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持续提升在眼科疑难疾病诊疗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本次交流活动增进了校际友谊,为进一步深化科创育人、加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医学院将持续深化与蚌医的合作,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的卓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