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娜教授做客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讲述《从乙醚到代码:医学演进中的人文温度》
2025-05-09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温依诺
 摄影:韦心怡、黄睿

4月30日下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黄丽娜教授应邀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闵行校区,作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她以《从乙醚到代码:医学演进中的人文温度》为题,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融合历史追溯、前沿洞察与人文思辨的精彩课程。

追溯麻醉史脉络,见证医学发展征程

讲座伊始,黄丽娜教授以电影《长津湖》中战士用冰雪止痛的画面为引,勾勒出人类对抗疼痛的艰难历程。她系统回顾了麻醉从古代的麻沸散、放血术、敲击昏迷法,到1846年莫顿首次使用乙醚进行外科麻醉的转折性时刻,再到现代精准化麻醉技术的应用演进,深刻阐释了麻醉学在推动医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她特别强调,麻醉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关乎手术团队间的密切协同与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聚焦智能浪潮,洞察医学生态变革

在探讨医学前沿时,黄教授将视角拓展至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她指出,AI正深刻重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临床科研格局,已实现对个体健康数据的实时捕捉与风险趋势的智能预测,同时AI驱动的虚拟仿真平台也显著提升了医学教学与应急训练的效能。然而,她亦理性指出,AI并非万能,其算法偏差可能带来临床判断误差,必须辅以人文标准流程和伦理治理体系,确保技术发展不偏离以人为本的初心。

强化人文内核,指引成长价值坐标

“怎样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黄教授提出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在场学生的深度思考。她强调,医学从未脱离人文底色,而AI的发展亦应服务于人本关怀。她倡导未来医学人才应以AI为工具,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修炼同理心与责任感。为此,她分享多个真实医患沟通案例,提醒学生警惕职业情感的钝化,保持对患者的理解与生命的敬畏,并鼓励通过定期自省夯实职业伦理根基。

互动碰撞思维,情景演绎深化认知

在互动环节,黄教授围绕“如何在AI时代保持医学初心”“AI辅助诊疗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医患沟通”等现实命题,引导学生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她现场设计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扮演医患双方,通过沉浸式演绎理解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张力,深化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体验与体悟。

讲座临近尾声,黄丽娜教授勉励同学们:“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不仅需要精准与效率,更需要温情与理解”。青年医学生应以AI为桥梁,链接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在不断精进专业技能的同时,坚守医者初心,涵养仁爱之心。未来之路虽远,但唯有兼具“术业”之精与“人文”之思,方能在医学的广阔天地中走得更稳、更远。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退休工作党委开展“观工业之光 筑…
  2025年度护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汇演圆满举…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来校调研非学历教育…
  基础医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赴上海…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丽娜教授做客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讲述《从…
  医学院2024级临五一班开展“寻根医脉薪火…
  医学院学指委赴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机动学…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