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学院整体规划安排,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积极推进浦东新校区搬迁和启用各项工作,学院师生全力投入各项准备工作,期盼开启浦东新征程。
成立工作专班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1月16日,公卫学院成立浦东新校区搬迁工作专班,由王慧、黄荣担任组长,统筹推进跨校区搬迁工作。专班职责包括制定搬迁方案、资产清点、教学科研衔接、师生服务、文化建设和安全保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1月20日,公卫学院联合资产处召开关于校园搬迁计划的碰头会,主要讨论了医学院的搬迁计划和公卫师生搬迁的各项时间节点,动员工作准备,家具、仪器等的运输和安装相关工作,确认了实验室和办公室搬迁的方式。

3月10日,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院办列席和汇报资产盘点总结和搬迁计划,对浦东校区现场勘查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并讨论解决方案,专题研讨新校区现场勘查工作推进方案。

提早启动高度重视 积极投入搬迁准备工作
2024年10月23日,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组织2024年度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党委书记黄荣率队赴浦东新校区开展搬迁筹备调研。党委副书记张晓晶、副院长李晓光及各系科中心负责人参与考察。在建设指挥部听取新校区总体规划、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汇报后,实地查看在建体育馆、教学楼和学院规划的办公实验区域,详细了解空间布局与施工进度。


3月11日,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汪一心带领学院搬迁专班成员,赴浦东周浦新校区开展实地踏勘与现场对接。浦建办相关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并就前期发现的问题与学院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逐一核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学院团队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与浦建办进行了高效沟通与协调。通过此次实地勘察,公共卫生学院对新校区的功能布局和空间规划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的搬迁准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校区搬迁工作小组的老师们多次实地勘察,对公卫具体楼层进行现场勘查,确认仪器安装的水电气、排风等条件,考虑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协调浦建办、资产处等部门协调解决。
专题研讨 全方位推动搬迁和启用工作
3月14日,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工作交流会,聚焦浦东新校区学生搬迁及多校区协同管理重点任务。医学院学指委、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导师代表参会,共商搬迁方案。会议指出,浦东新校区启用是贯彻医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需协同推进研究生搬迁排摸、本科生实习通勤优化、跨校区资源配置及安全管理“三同步”。学院将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通过辅导员与班导师“一对一”帮扶、党员联群众制度化解通勤压力与宿舍重组难题,并前置心理辅导与跨校区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学生适应新环境。会议明确以分工矩阵与阶段计划压实责任,确保搬迁全程安全高效,为新校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2025年春季学期宣传工作例会上,公共卫生学院专项部署新校区文化建设。会议提出将结合新校区搬迁规划,联合相关文化资源,策划打造系列“大公卫”宣传文化主题展览,通过主题性、系统化的展陈设计,营造具有公共卫生学科特色的文化空间,为师生构建兼具专业性与人文性的育人环境。相关工作将围绕学院发展历程、学科成果与社会服务案例展开,助力新校区文化品牌建设。

教师感想:
郑小琪 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教师、公共卫生学院第十党支部书记
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拥有100余台先进仪器设备,数量多、价值高,搬迁过程中涉及仪器设备的打包、运输、安装、调试等多项环节。如何在搬迁过程中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确保“停机不停工停学”,最大程度上减少搬迁对科研工作的影响,是中心教职员工和学生近期的重要任务。中心成立了由党员教工牵头的搬迁工作小组,对中心所有仪器和办公设备进行了全面盘查,明确责任分工,并对搬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排摸,保障搬迁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彭 城 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第九党支部书记
作为学生辅导员,我将从三方面为新校区搬迁做好保障:一是强化协同联动,织密服务网络。主动对接学指委、资产处等部门,建立“需求摸排-问题反馈-跟踪解决”闭环机制,提前收集学生对通勤、宿舍、实验室迁移等问题的意见,协同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落实党员“1+N”联系制度,组织学生党员成立搬迁互助小组,协助物资整理、信息传达等工作。二是前置心理关怀,化解适应焦虑。 开展“新校区探访日”“学长学姐经验分享”等适应性活动,联合心理咨询中心设计主题团辅课程,动态关注情绪波动学生;建立跨校区紧急联络通道,确保突发问题及时响应,重点人群定期回访。三是贯通发展支持,激活成长动能。同步推进就业服务,梳理搬迁后企业走访路线,在浦东生物医药园区搭建就业岗位推荐平台,将搬迁过渡期转化为职业发展机遇期。我将以“精准服务+全程陪伴”助力学生实现空间迁移与成长升级的双重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