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5年陪诊照护师岗前培训第三期在医学院顺利开班。此次培训聚焦陪诊照护师专业人才培养,强化院校联合,加速辐射平台,推进理论与实操高度融合,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陪诊服务队伍,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就医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打造“医+教+社+产”一体化闭环,推动陪诊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24年开始,联合附属松江医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及知名律所等优势师资资源,精心设计了系统的陪诊照护课程,详细分解了陪诊照护全流程以及各个关键环节,结合了专业的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专业知识以及陪诊过程中所需的心理学、法律学、互联网医院等常识,高度契合目前社会对陪诊照护师的全面需求。
在培训过程中,学院始终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以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培训全流程。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院组织医学教育专家、临床一线骨干及行业资深从业者,围绕陪诊照护核心需求,精心打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课程。在考核环节中,学院建立了一套严谨细致的评估机制:不仅设置理论闭卷考试检验学员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对学员的陪诊服务流程操作规范性、医患沟通能力、突发状况应变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均通过的学员,才能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为进一步提升陪诊照护岗前培训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此次培训对课程做了全面升级。学院充分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门诊办公室的汤璐老师倾囊相授。汤璐老师深耕门诊管理与患者服务领域多年,在就诊流程优化、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培训中,汤老师以其专业视角与临床智慧,结合大量真实案例,毫无保留地分享陪诊照护工作中的要点与精髓,助力学员快速掌握陪诊照护的核心技能,为投身这一领域筑牢坚实基础。
原五里桥司法所所长余志明亲临培训现场授课。余志明老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社区中老龄人群的综合服务。他指出,该培训项目不仅填补了社区健康服务领域的人才缺口,更是推动医疗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为构建多元化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陪诊照护师岗前培训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创新采用 "下沉社区、多方联动" 的模式。医学院与街道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紧密合作机制,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可及性,也为社区工作者、待业人员等群体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和优质平台,为学员精准对接“陪诊界”联盟的陪诊实习基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延伸育人链条,创新构建 “培训就业支持体系”,打造“医+教+社+产”一体化闭环,展现出国内顶尖医学院校的担当与情怀。培训中落实陪诊实训带教,助力学员从学业指导、实习实践到链接就业平台,打造贯穿学员学习生涯全周期的服务矩阵。培训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助力陪诊照护师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此次陪诊照护师岗前培训的顺利开班,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推动社会服务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多方协作助力就业、促进行业发展的积极实践。未来,随着培训的深入开展,一批批专业的陪诊照护师将走向岗位,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就医服务,推动陪诊服务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