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病指南
2020-11-11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11月9日,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报,上海新增1例确诊,该病例在浦东机场从事搬运工作,近期没有接触过冷冻食品,他从事的工作与确诊的行动轨迹已进行排摸。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中风险地区相关人员原则上不离沪,确需离沪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举行第8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上海新发现的新冠病例是一例偶发病例,涉及范围有限,且病例发现及时,处置有力。秋冬季节,上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大,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如近14天内有疫情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请注意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及时上报学校及居村委;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请牢记12字口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

戴口罩。提倡随身携带口罩,科学、正确佩戴口罩。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进入医疗机构等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在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区要佩戴口罩;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时需自觉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后、接触冷链生鲜食材后,佩戴脱下口罩时,用流水、肥皂或免洗手消毒剂等清洁双手。

常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形成空气对流为佳。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空调应定期清洗和除尘消毒,使用期间不忘开窗通风。

少聚集。公共场所避免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建议减少人群聚集和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聚餐时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个人餐具直接接触菜品。在咳嗽、打喷嚏时应尽量避开他人,并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座谈会…
  学指委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第三季…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