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宣传活动学习资料
2018-06-15 浏览( 来源:武装保卫(部)处 
 撰稿:
 摄影:

  相关文件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8〕8号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思想,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2018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推进依法治理、深化专项整治、深化改革创新等为重点内容,开展政治性、专业性、文艺性、新闻性有机结合、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推动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内容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将于2018年6月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中央企业开展。6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一)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安委会的工作要求,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等。

  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地安委会和国有企业负责同志要带头宣讲、带头发表署名文章和电视讲话,要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发放学习读本,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设宣传专题、设置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宣传片,根据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集中讲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

  (二)开展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6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北京设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主会场,各地区和有关单位同步开展相关活动。活动期间,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在当地广场、公园、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公共场所等现场设置展台、发放宣传品、举办展览展示、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有奖竞猜和虚拟现实体验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防灾减灾救灾常识等安全科普知识和技能,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并现场接受群众举报。要广泛发动安全生产志愿服务者、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员面向社会公众深入开展宣传咨询服务。

  各级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网站、微信微博、手机报和各类电子媒介要通过安全生产主题采访、在线访谈、现场连线、刊发署名文章、开设专版专栏、播放安全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举办主题文艺晚会、网上直播宣传咨询日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规模效应。

  (三)开展新闻宣传和专家宣讲活动。各地区要层层召开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决心、重大举措和显著成效,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任务要求,安全生产形势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全力汇聚推进安全发展的强大力量。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安全监管干部和安全生产专家走进企业开展在线访谈,深入挖掘、宣传推广一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改革创新安全生产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强化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各地区要组织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理论专家、通讯员、网评员和监督员借助媒体优势,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撰写理论文章、发布通讯综述、发表网络评论、举办专家访谈,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等,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媒体宣传的最强音,全面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引导公众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思想转化为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四)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原则,广泛深入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完善优化预案,加大装备物资投入,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比武竞赛等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开展事故和灾害警示教育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的预警预报信息;集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展,采取以案说法、答记者问等方式剖析典型事故和灾害案例,做到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采取事故警示教育视频片网络展播等方式开展网上警示教育活动。要加强安全文化公园、基地、场馆等安全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应急培训和体验式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安全素质。

  各地区要围绕国内外典型事故案例,分行业拍摄警示教育片,摄制事故警示公益广告、微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在学校、影院等公共场所播放,与主流媒体共同策划安全生产警示录等栏目,扩大警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做到“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

  (六)开展网上安全文化精品博览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内容组织专业力量精心创作并择优推荐一批警示教育片、展板挂图、公益广告、微电影、动漫、科普影视作品等安全文化精品,经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审核筛选后在应急管理部网站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网推广展示,持续传播,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共享优秀成果。

  各级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平安校园、道路运输平安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安全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具有行业领域特色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共建共享活动,夯实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摄制《生命至上 科学救援》《施精准之策 固预防之本——构建双重预防管控机制解读》《生死之间》《隐患直击》等一批公益广告和事故警示教育宣传片,公布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标语(附件1),供各地区选用;与主流媒体联合推出新媒体互动产品,组织开展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歌曲大赛和摄影作品展,继续举办网上应急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主要内容

  2018年“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从5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在全国各地区同时开展。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责任落实、科技强安、依法治安等方面重点内容,开展宣传、采访、报道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各单位要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和媒体记者,深入基层单位和重点企业,开展好四个主题宣传。

  (一)“一带一路”主题。组织主流媒体记者赴 “一带一路”国内重点城市开展采访、调研和宣传活动,调研采访“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督促做好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安全责任主题。组织媒体记者深入重点地区集中报道各地区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情况,深化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完善监管工作机制等改革创新举措,以及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等工作实施情况,采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曝光安全责任不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单位。

  (三)科技强安主题。宣传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智慧用电、“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实施情况;采访调研各地区、各企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方式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指导推动各地区事故和灾害警示教育基地、体验式应急培训和安全教育场馆建设,筑牢社会公众“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思想,推动实现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

  (四)依法治安主题。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和全国消防日等活动,对各地区、各单位落实《消防法》《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采访,推动相关措施要求落到实处;邀请主流媒体记者开展监管执法工作一线的纪实报道,强化警示教育、震慑非法违法行为,向全社会释放强责任严执法重预防的强烈信号。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贯穿到活动全过程和各环节,务求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指导。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摆位,将“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有关方面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专题研究,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强化督导,务求实效。

  (三)强化宣传报道。要与新闻媒体共同研究制定宣传报道议题,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各级报刊、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发挥新媒体优势,把握好时、度、效,推出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推动形成一个选题多形态制作、多形式展现、多媒体传播的安全生产报道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注重典型引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等40个试点城市要发挥排头兵作用,结合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挖掘总结一批典型做法和特色活动,适时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网展示推广,交流借鉴,推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向纵深发展。

  宣教科普

  ? 乘地铁必须要有的安全意识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从而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地铁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各省市地铁号线的相继开通,往来市郊的上班族在饱受了公交车早晚高峰拥堵的痛苦之后,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乘坐地铁出行。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被忽视:早晚高峰上下地铁时经常发生拥挤,抢上抢下;乘坐电梯时,站立密度较大,极易踩踏黄线;进出闸机时,相互推涌等等。所以,平时在乘坐地铁时,需谨记乘坐地铁的安全常识。

  1、 候车时注意的问题

  等候地铁列车时,务必站在黄色安全线后,列车进站不要探头张望。严禁擅自打开警示绳或越过安全黄线,进入轨道交通道床、隧道,或紧贴地铁安全门,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也将对运营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更不能在列车到站开门后故意将身体或其他物品挡住车门,警方将依法追究违者责任。如有随身物品落入轨道,请不要自行捞捡,应寻求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帮助。

  2. 不能扒车门强行上车

  地铁高峰时段客流量大,部分车站上车拥挤,为了自身的安全,务必退后一步,静心稍等片刻,后续列车随即到达。当列车车门的蜂鸣器响起、车门关闭时,切不可强行登车,以免发生危险。有些乘客在车门关闭之前仍坚持扒车门甚至吊门强行上车,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对自身的安全产生威胁,还易造成列车车门故障,导致全线列车拥堵,既延误了自己的时间,更延误了全线乘客的时间。所以请广大市民乘坐地铁时一定要配合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乘坐后续列车。

  3、乘客如遇地铁停电、停车注意事项

  乘客乘坐地铁时可能会遇到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列车在区间的短暂停留,并不代表列车运营出现问题,当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时,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乘客应紧握扶手栏杆吊环,等待工作人员的应急指令,听取车厢广播,切不可擅自使用紧急拉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需按照提示,正确使用安全及紧急设施,等待工作人员将指定的车门打开,并从指定的车门向外撤离。如车内发生停电,乘客可利用自己的手机等随身物品取光照明。

  一般情况下,乘客不必担心人多时被关在密闭的地铁车厢里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列车迫停隧道内时,地铁调度人员会及时开启隧道通风系统。与此同时,由于列车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且地面情况复杂,乘客如若直接跳进隧道里容易崴脚并造成局面的混乱。在疏散的过程中如果受伤,请及时与抢险队员取得联系,等候救治。

  另外,地铁车厢内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进食容易留下异味,给旁边乘客带来不适感。尤其在客流高峰时段,如遇紧急刹车,食品或饮品很容易抛洒到其他乘客身上引发纠纷。

  如遇停电,被关在地铁内的乘客也不要慌乱,应等待工作人员将指定车门打开,并从指定的车门向外撤离。

  在地铁范围内,乘客应该关注以下九点:

  一、留意车站及列车导向标志;

  二、留意车站通告及广播,并遵守指示;

  三、正确使用进出站闸机,待前面的乘客通过及闸门关闭后方可使用;

  四、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先下后上,上下车时不要拥挤;

  五、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

  六、留意列车广播,提前做好下车准备;

  七、小心照顾同行的小孩和老人;

  八、按照提示,正确使用安全及紧急设施;

  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通知车站工作人员;

  在地铁范围内,乘客请勿做以下四点:

  一、吸烟;

  二、奔跑、嬉戏、翻越闸机和栏杆;

  三、进入地铁隧道、高架线路等非公众区域;

  四、携带下列物品:过大的物件或货物;宠物及其他禽畜。

  地铁上禁止携带的九类危险品:

  第一类:爆炸或易爆物品,如雷管、手榴弹、炸药、烟花、鞭炮、导火线等;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石油液化气瓶、天然气瓶和其他各种压缩气瓶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油漆、酒精、香蕉水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硫磺、黄磷、白磷、过氧化钠、碳化钙(电石)、钠、钾等;

  第五类:强氧化剂,如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王水等;

  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如氯化汞、氰化钾、三氧化二砷(砒霜)、尼古丁、石棉、各类农药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如镭、钋、铀等;

  第八类:腐蚀品,如醋酸、磷酸、氨水等;

  第九类:其他可能影响乘客人身安全的物品。

  ? 挑准时间吃对水果

  水果是养生的必备品,不仅补充身体多种元素,而且又能美容养颜。但是,你知道水果也要挑时间吃吗?根据不同的功效在适合的时间吃,会让营养加倍。下面是一天中最适合吃水果的分布表。

  早上最宜:苹果、梨、葡萄

  早上吃水果,可帮助消化吸收,有利通便,而且水果的酸甜滋味,可让人一天都感觉神清气爽。人的胃肠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功能尚在激活中,消化功能不强。因此酸性不太强、涩味不太浓的水果,比如苹果、梨、葡萄等就非常适合。

  餐前别吃:圣女果、橘子、山楂、香蕉、柿子

  有一些水果是不可以在饭前空腹吃的,如圣女果、橘子、山楂、香蕉等。圣女果中含可溶性收敛剂,如果空腹吃,就会与胃酸相结合而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橘子中含大量有机酸,空腹食之则易产生胃胀、呃酸。山楂味酸,空腹食之会胃痛。

  香蕉中的钾、镁含量较高,空腹吃香蕉,会使血中镁量升高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想以香蕉减肥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不能贪图瘦身反而损害身体健康。

  柿子有收敛的作用,遇到胃酸就会形成柿石,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排出,空腹大量进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饭后应选:菠萝、木瓜、猕猴桃、橘子、山楂

  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能帮助消化蛋白质,补充人体内消化酶的不足,增强消化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肯定,菠萝可以健脾胃、固元气。餐后吃些菠萝,能开胃顺气,解油腻,助消化。

  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可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饭后吃少量的木瓜,对预防胃溃疡、肠胃炎、消化不良等都有一定的功效。猕猴桃、橘子、山楂等,富含大量有机酸,能增加消化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帮助消化。

  夜宵安神:吃桂圆

  夜宵吃水果既不利于消化,又因为水果含糖过多,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肥胖。尤其是入睡前吃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充盈的胃肠会使睡眠受到影响,对肠胃功能差的人来说,更是有损健康。但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吃几颗桂圆,它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能让你睡得更香。

  柠檬有抗癌作用

  柑桔果实能润肺理气,新鲜桔汁含多种肌酸、维生素,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帮助,具有美白效果,还兼具多种保健功效。桔瓤表面的白色网路丝,含维生素P,能防治高血压,具化痰功效。有一种著名的精油,叫柠檬烯精油,这些精油是大多数橙桔类最主要的部分,目前研究指出柠檬烯具有抗癌作用。

  木瓜能治疗蛋白质消化障碍

  木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有医疗效果。木瓜中含有一种称为番木瓜(papain)的重要消化酶,可将蛋白质类食物分解成可消化的状态,可溶解高达其本身35倍的瘦肉,这就是人们会以木瓜来治疗蛋白质消化障碍的原因,其在木瓜树的叶部及尚未成熟的木瓜果皮中含量最多。

  菠萝中的酵素也能分解蛋白质

  菠萝每100克果实中所含的维生素C高达3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水分。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样含有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软肉质、消解血块。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