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进程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在总结往年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院实践育人、德育树人的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部(处)、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决定进一步整合实践性、课题型社会实践项目,于2013年暑假继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中国梦·赤诚医者心
二.活动时间
2013年6月——9月
三.活动内容
选题由学院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结合我院学科优势和发展需求,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讨论确定。现确定并公布参考选题方向,见附件一。
四.项目申报
1.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的问题导向,2013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问题研究。每个项目要求完成1至3个调研课题,每个课题的参与学生人数不得多于6人;
2.申报团队须填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附件二),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3.项目团队组建允许跨学院,各项目须指定一名学生负责人,于学生负责人所在单位进行立项申报;
4.项目及其所包含课题的立项评审工作由各学院自行组织;
5.对于立项成功的项目,学院将根据每个项目中所包含的课题数按重点项目(指南中列入的研究内容)≤1000元/项,自选项目≤500元/项给予支持;
6.各单位于2013年5月24日前登录易班,进入“课题申报”进行在线填写、打印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电子版及汇总表(附件三)打包至团委邮箱tuanwei@shsmu.edu.cn,纸质版签章后上交至团委程琼处。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安排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项具体举措,提供必要经费,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积极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广大学生踊跃参与的实践活动体系和氛围。
2、加强保障,确保安全,力求取得实效
各单位要充分做好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工作,随时掌握整个活动的进展情况。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详细务实的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去外省市的团队,所在学院必须为队员们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培训,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专业上、身体上做好准备。活动期间,要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群众带去实惠。活动后期要回馈情况,加强联系,对于假期中一时未能解决的问题,返校后要发动老师、学校的力量继续攻关。在实践过程中,活动不要过于求多、求大、求广,而是要突出重点,体现服务,力求实效。
3、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完善基地建设
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新情况,大胆探索新方式,努力解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密切结合实际,在活动的载体、途径、方法、领域等方面探索创新。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活动项目,把活动推向深入。要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及时、深入的宣传和报道,并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料报送工作。
各单位应按照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的要求,积极创建社会实践服务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服务搭建平台,并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整理、拓展和完善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及其服务模式和机制。
六.项目总结
项目完成后,每团队须按期提交如下内容:
1.实践报告,含项目计划、项目进程及成果、成员心得感悟、照片视频等图文资料;
2.课题研究论文,每个课题提供至少一篇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内容包括对研究课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影响和总体成果等方面;
3.提交方式:实践的成果及收获登录易班,进入“暑期社会实践”班级进行即时发布,发布时请注明课题名称,所在学院,姓名。总结报告及课题研究论文请上传至网盘指定文件夹。
七.评选及表彰
各单位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收集、挖掘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准备工作,验收评审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做好总结验收工作,并择优上报至学院团委进行答辩评选。学院将根据上报情况评选出院级优秀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个人若干,并从推选优秀项目、指导教师、个人参评校级和上海市级奖项。
联系人:学工部,游佳琳,联系电话:63846590*778027
团 委,程 琼,联系电话:63846590*776587
[attachment]19d9d781[/attachment]
[attachment]df418587[/attachment]
[attachment]5be62f68[/attachme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