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走进骨科学”
2024-03-29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鲍怡彤
 摄影:王梓豪、李逸琳

  

41FEA

3月2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杰教授在上院100教室,向2023级学生讲述题为《走进骨科学》的精彩课程。赵杰教授从“从无到有、从‘伤’到‘病’、从过去到未来、从平台到桥梁”四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骨科学的发展。

3BF88

  首先,赵杰教授介绍了骨科“从无到有”的历程。他以古埃及和中世纪时代的人们进行骨科手术为例,解释了人类与骨骼疾病的渊源已久。接下来,他讲述了我国骨科学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通用到个性化,从辅助到智能,最终建立了现代骨科学框架,形成了完整的骨科治疗体系。他引用了《剑桥医学史》中的一句话:“医学始终关乎一件事:治愈病人。”告诉同学们在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治疗始终以病人为本,坚持病人至上。

  随后,赵杰教授讲述了骨科从“伤”到“病”的过程。古代骨科病例大多是“伤”,例如腰痛、颈痛等,和现代骨科疾病相比更易治愈,对仪器和操作的要求不高。接着赵杰教授列举了数个现代骨科疾病的事例,如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成骨不全、骨硬化等,从“伤”到“病”,得益于现代治疗方式和设备的飞速发展。

  接着,赵杰教授介绍了过去和现在的骨科治疗技术,并对未来的新技术进行了展望。过去的骨科治疗以石膏固定技术为主,而现在骨科损伤控制诊断进步,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生成实体模型,给患者体内植入个性化假体,个性重建病损部位。而在未来,3D打印技术会继续发展,可能实现器官替代,虚拟现实技术也可能会应用于骨科治疗中。

  在课程的尾声,赵杰教授对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概况进行了讲解。他从九院学科定位、成果及奖励、多维度学科品牌、硬件设备、管理制度、教学特色等对九院骨科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九院拥有强大骨科医师团队,具有鲜明特色的骨科医工交叉技术团队,增加“住-专”衔接连贯性,来提高骨科医师综合能力,以技术与人文结合、操作与理论并重、临床与科研共进来培养未来的骨科医生。他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患有骨科疾病的人群也日益增多。希望并鼓励同学们报考九院骨科,修行医德、精进医艺,坚守初心不忘人文情怀,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3B11C

  最后,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赵杰教授针对提问做出了相应的耐心解答与全面阐释,本次课程在掌声中落下帷幕。“认识了很多误区,讲的非常到位。专业严谨,通俗易懂。”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课程既长了骨健康知识、提升了骨健康理念,意识到骨科疾病对生活的危害,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治疗,保持身体健康,很多同学都觉得意犹未尽。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