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同仁医院骨科主任叶晓健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023-05-3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
 摄影:

5月24日下午,附属同仁医院骨科主任、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微创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脊柱内镜分会副主委叶晓健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为闵行校区大一学生讲述《扭转上帝之误——骨科光影论行医》。

课程伊始,叶晓健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历讲述了自己对一个外科医生使命的理解。他表示,一个外科医生最大的快乐在于“立竿见影,教育传承”。叶晓健指出,外科医生既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手术技术,努力做到“刀到病除”,也要注重对下一代年轻医生的培养,使精湛的医术得以不断传承,持续为医学添彩,为患者造福。

随后,叶晓健从骨科的发展史为切入点,介绍了“矫形外科(orthopaedia)”的由来,以及对骨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石膏术、麻醉术、无菌术以及X射线技术的发展历程。叶晓健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为例,介绍了近现代以来,医学界对骨科疾病的认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他指出,“成功漂亮的手术≠良好的疗效”,手术在解决病灶的同时,也会带来切口疼痛、术中组织肌肉剥离等额外的损伤。叶晓健进一步引申到,目前脊柱外科治疗的瓶颈即在于此,即手术创伤对疗效造成的冲击、术中对脊柱周围神经、血管造成的损伤、固定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度的丧失,以及椎间盘退变等问题。

叶晓健进一步介绍了基于这些学科瓶颈的解决之道——“微创与数字化研究”。他指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变开放手术为无创、微创的手术”。接下来,他从手术入路、组织损伤控制、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及脊柱手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脊柱外科在微创与数字化方面所做的研究与取得的进展。

最后,叶晓健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和所获成果。在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叶晓健回答了关于医工交叉、脊柱外科临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本次课程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对骨科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有待攻克的难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