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照炎做客医学生生涯课程讲述听觉研究的历史与展望
2023-03-2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沈佳宸
 摄影:谭好

3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颅外科主任医师汪照炎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2022级医学生带来了《听觉研究的历史与展望》一课,同学们认真听讲,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有着较多收获。

汪照炎首先指出听力障碍疾病在我国乃至全球的严峻形势,在向同学们描述了正常听觉通路的大致运作原理后,就人类对于耳部解剖学以及听觉功能的研究历史加以概述。从最早的耳科解剖学家维萨里在1543年命名了锤骨,到上世纪提出的行波学说,人类对于耳朵和听觉的认识一步步加深着,汪照炎表示今天的耳外科正向着“更精细,更微创,更精准”的方向不断迈进。

汪照炎聚焦听力障碍治疗话题,通过引用WHO最新相关数据,指出耳聋是重大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强调了相关医疗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他呼吁同学们“不仅要做一个医生,更要做一个医生科学家。”汪照炎通过介绍中国听力学的发展,提出需要将目光放于将来,他相信“等到20年后,每个人都会戴助听器,因为那时的助听器将会有翻译、打电话、让人听到更远的声音等等的功能”。此外,他认为现在医学的成功在于让一个病人恢复正常,而未来医学将会实现超越人的功能。从听得见,到听清楚,再到能听的更远。基于此背景,汪照炎提醒同学们:“做医生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AI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深度学习,当你只懂你这个领域的事,你很有可能会被淘汰。”

汪照炎向同学们展现了现代听觉医学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助听器的升级换代、人工耳蜗植入、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技术、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基因治疗等。提及这些技术成就的时候,“作为耳科医生,让所有人都听得见听得清,是让我们感到蛮自豪的事。”同时提出,“搞科研不是为了发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有独立思考的判别能力、有自由探索的精神。”

在课程的最后,同学们积极向汪照炎发问,他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听力下降、采耳、中耳炎等问题的疑惑并做了相应的科普。本次课程在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对于听觉研究的历史有所了解,并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有了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识。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