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4/x_e27508072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4/x_5fb508079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4/x_e275080722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4/x_5fb5080792_s.jpg 1 2
2018-04-1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张美香
 摄影:郭星宇 吴缘开
 

  4月4日下午,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精神医学博士吴志国给医学院大一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医学的社会意义——精神疾病的文化视角”的讲座。

  首先,吴志国与大家探讨了“什么是好与坏”,意在告诉大家好与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医生需要打破世俗的观念,以专业与人文的精神去看待精神疾病。随后,吴志国提及了情绪与心境的定义——情绪,是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关的;心境,顾名思义,可以视为心情/情绪的“环境”,指的是与人格相称的、一贯的情感模式。精神科医生急迫需要给予患者的,正是稳定的情绪与心境。

  接着,吴志国讲述了医学为何需要社会科学。人们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随着时代正在转变,WHO也提出了健康从“三维”到“四维”的转变,在躯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性健康(Spirituality)”,即要认识真正的自己以及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态度。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人民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并非完全基于“科学”,反而可能更多基于社会文化的传承影响,这种多元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信念,并且会影响到人民对生活方式、疾病治疗和求助方式的选择。疾病的后果是什么?是个体病痛,家庭,单位,社会?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治病救人,人道主义,回归社会?精神障碍如何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吴老师的一系列提问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医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需要从大脑到躯体、个体、再到社会的角度去思考。

  最后,吴志国介绍了何谓文化——文化是包含所有做为社会一员的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等内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国民性和对丧失与创伤的哀悼方式等维系躯体和精神健康至关重要的方面的差异。从文化角度看待疾病,需要从疾病和疾患两方面来看。疾病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有着统一的内在病因。而病患是病人和家庭对病痛的体验、描述和解释,具有多元主观性,有迥异的外显后果。吴志国还给同学们介绍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抑郁症有多元化的解释,其病因既有生物源性的也有社会源性的,抑郁的呈现可以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独有的见解,吴志国也认真地一一作出回答与点评。他告诉同学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高超的实践技能,还需要有向上的人文理念和情怀,大家要做一名医生而非“医匠”。本次医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让同学们思考了许多,对医学人文、尤其是精神医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