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在闵行校区举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心境障碍诊治中心执行主任吴彦主任医师为学生们带来题为“医学心理与医患沟通”的精彩演讲。 首先,吴彦医生阐述了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因素与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消化性溃疡和高血压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存、安全、尊严、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心理需求、挫折、不当的心理防卫机制与疾病息息相关。 接着,吴彦医生分析了每个人面对挫折的不同心理反应,举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这一通俗易懂的例子,并从心理防卫机制和生理角度分析了心理因素的神经激素调节机制。他引用了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借以说明研究病人心理反应的重要意义。吴彦医生以癌症病人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为例,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他认为病人需要病人角色,病人应当有努力使自己痊愈、接受治疗和努力康复的义务,并指出讳疾忌医是病人角色转换不当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随后,吴彦医生?阐述了临床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简易识别方法,介绍了临床不同科室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并详细分析了手术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内科慢性疾病病人、内分泌疾病病人、妇产科病人以及监护病房病人等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反应。 最后,他阐述了医患沟通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常用的沟通技巧。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医患双方的交流。他认为这是医生必须要做的,并着重强调了沟通的意义。他认为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减少磨擦,促进相互理解和社会和谐。并引用了卡耐基的名言:“成功的因素是85%的沟通与人际关系,加上15%专业知识与技术”和古希腊药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医生有三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语言放在首位,由此观之,沟通很重要。“如何提问、怎样倾听”,吴彦医生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诸多沟通技巧中,共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适当的共情能增加互信、改善依从、提升疗效。吴彦医生基于以“心慌”为主诉的病例进行现场提问,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针对不同的问诊方式和共情的使用进行点评。 在提问环节,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病人术前的心理疏导”“山东临沂医生用电击疗法治网瘾”“低潮期和抑郁症区别”等问题,吴彦老师作出了详细解答,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普及了“联络会诊精神医学”“电休克疗法”等专业知识。 《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当看作技术不够一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吴彦老师的精彩演讲,使在座的医学生获益匪浅,充分认识到在医学生涯中医学心理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