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医路·研途”系列讲座之“医学生涯的苦与乐——FEI一般医生”在医学院西二112演讲厅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治医师、医学人文教研室讲师乐飞。 讲座从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切入主题,乐飞首先抛出“为什么要做医生”这一问题,他从鲁迅、冰心等学医名人激起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兴趣。接着,又从医学青年的角度,通过四个故事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为什么要做一名医生”“怎样做一名医生”的思考。 第一个故事,关键词是“尊严”。乐飞分享他的亲身经历:2005年德国游学之行,德国人对作为医学生的自己给予签证办理的便利,以及一位德国人得知他是一名医生后主动为他让座。他的亲身经历反映出社会对医学生的尊敬之情,从而提出作为“医生是一项有尊严的职业”。 第二个故事,关键词是“敬畏”。乐飞以一段扣人心弦的视频,分享一个临床案例故事:一位医生在未全面彻底地了解患者病史,同时未与神经科医生进行讨论的情况下,对一位患有恶性脑颞叶肿瘤的小男孩进行手术切除的过程。肿瘤恶性程度超出主治医生的预料,而该医生又不知道该男孩存在遗传性的凝血缺陷,手术中出现了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导致小男孩意外死亡。接着,乐飞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曾经为一位来自青海的患者行阑尾手术,该患者动静脉畸形,同时该患者为某少数民族,遗传性地出现凝血因子Ⅷ活力只有50%。两种因素叠加作用使得手术中阑尾动脉出血不止,而手术前他未曾了解到这一家族史情况,还好最终问题得到解决,患者脱离危险。乐飞借此告诫同学,检查临床病史一定是至关重要的细节,这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任何的细节都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心中有对生命的敬畏,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 第三个故事,关键词是“快乐”。2016年6月,乐飞面对一位危重病人,在紧急情况下,他正确判断病人病情,在同病人主治医生沟通后,毅然进行手术,通过手术台有序配合,抢救了濒临死亡的病人。乐飞和在座的同学们一同分享做完手术,挽救病人后的成就感和内心的愉悦。他幽默地说:“篮球巨星科比曾说他看到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这里有临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的手术室照片,你们要不要?”乐飞鼓励同学们,要“做决定果断、冷静、有担当,才能真正治病救人,并拥有作为医生的幸福和快乐”。 第四个故事,关键词是“感恩”。乐飞坚守在医生岗位,以至于能够陪伴妻子的时间很少,甚至在妻子生产后,也只请假陪伴了半天,而忙到凌晨3、4点更是家常便饭,但“能够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经历,能够理解只有医生自己才能理解的笑料,也是快乐的,对这个职业充满感恩”。 乐飞还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有趣经历,告诉同学们“积极主动才能在实习期间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学到更多”,而在科研上同学们则要“做真实的数据,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科研的道德原则”。 在讨论了“为什么要做一名医生”和“怎样做一名医生”后,乐飞结合自己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的经历,寄望同学作为交大医学院的青年学子,要热爱母校,不断锤炼自身本领,增强作为医生的职业自豪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母校争取荣誉,做一名合格的医学青年。 本次讲座作为“医学生涯的苦与乐”系列讲座之一,气氛欢快热烈。同学们深受乐飞老师分享的从医经验和感悟感染,获益良多。正如他自己所言,“所有的医生都不是一般人,从事医生这个行业需要懂得敬畏生命,体味生活,勇于担当”,但医生“也是一个充满快乐和幸福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