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影评人王培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再会黄金时代:关于香港电影的误读与想象》主题讲座,从艺术手法、社会心理、历史背景等多角度生动再现了上个世纪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 讲座开始,王博士首先分享了对香港电影的初始印象和早期观影感受,引起了在座同学的深深共鸣。随后,对录像厅时代塑造的一批代表性人物,以及随之产生的“信仰”式的疯狂追星现象,王博士也进行了深刻分析,特别提出受限于上个世纪信息交流匮乏,人们普遍易于将演员角色化,甚至将其捧至异于常人的高度。王博士还指出内地和香港对于电影的评价角度往往是不同的,香港电影人习惯于从商业角度进行评价,而内地则倾向于从文化角度解读,这不仅催生了两地迥异的拍摄手法和独特的创作角度,同时也是近年来内地对于港片产生误读的主要原因。 到了如今怀旧时代,香港电影产量大大降低,人们常常会思考:香港电影“死”了吗?与此同时产生的对于明星的误读与想象,王博士指出,这是一种时代恋旧症候,也是人们对电影文化重新理解的契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历史映射,人们的文艺求索,从电影中得到的代际传承感与人生经验,都是当今人们密集怀旧港片的几大原因。而香港电影独特的平民视角,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以及电影人物的身份自省,都值得今日的我们结合时代背景,从崭新的视角重新认识香港电影。 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也纷纷对讲座内容向王博士提出了问题和观点。针对部分香港导演拍摄合拍片时频繁“炒冷饭”的现象,香港电影偏爱刻画人性大起大落的解读,以及香港电影今非昔比的原因等问题,王博士也一一进行了解答,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联合会向主讲人赠送了纪念品,并再次感谢王博士为医学生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