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7d15080769.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3e9508078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a555080773.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7d15080769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3e9508078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5/x_a555080773_s.JPG 1 2 3
2016-05-16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顾婕妤
 摄影:张家昊
 

  第二十九期“大医时间”于5月11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伍威权堂举行。本次讲座以《心术,医术,艺术》为主题,邀请了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孙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讲座伊始,孙星教授亲切地称在座的2015级医学生们为未来的医学工作者、将来的医学同仁们,称赞道:“选择医学这条道路的人具备了智慧、勇气与毅力。”作为外科主任,孙教授简单讲述了外科手术史与外科发展里程碑:无菌术、麻醉术、止血法和解剖学,并介绍了三位国内外的外科先驱。孙星教授以中国现代普通外科主要开拓者裘法祖的格言与在座学生分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指出,学好外科的关键在于解剖、病理和手术操作,用四维的思考模式深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

  接着,孙星教授用“讲下巴指脸颊”的小互动,提出如何做好医患沟通,让在场的学生们意识到,语言和行为在沟通中不同的效果。另外,“互信”和“同理心”是良好医患沟通的两大基石,医生与病患互相信任;面对病患,医生不应仅抱有同情心,更要时刻保持理性的心态。最后,孙星教授认为,身为医务工作者,应以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为终生的职业准则: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随后,孙教授为学生们讲述了“艺术”与“医术”间的联系。他指出,艺术往往来源于创造力的迸发,具备了创造力的医者便能创造出更有效、更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法。一个好医生应具备鹰的眼睛,猎豹的灵敏和一双灵巧的双手。只有做到手术前有所规划,手术中有所发现,手术后有所总结,方能在行医路上行稳致远。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针对在座学生提出的“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如何用四维视角看待疾病”等问题,孙星教授也一一给出细致详尽的解答。

  在讲座最后,孙星教授为“大医时间”题词:“用医学知识武装自己,用同理心对待病患,都能成为好医生。”面对孙教授的期许与谆谆教诲,学生们表示要怀着医心和艺心一路前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