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怡心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5-05-20 浏览( 来源:闵行综合办 
 撰稿:刘雪菲
 摄影:王亚昕

  2015年5月1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院500的伍威权堂,迎来了纽约大学环境与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研究员姚怡心老师。她就“开放性思维”与同学们做了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姚老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理想的职业?”她结合自身报考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的经历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医学研究道路。从二医大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她在两个同样占地面积不大的校区找寻到了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她概括自己的生活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

  当谈及“无所在的生活”的概念时,姚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了作家土家野夫的视频。视频中称无所在的生活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要发生什么,把远方作为心中恒久的诱惑。姚老师也鼓励同学们要构筑自己的梦想,开拓性地引领你自己的生活道路,勇敢地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她还列举自身外出求学时母亲让带脸盆和锅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勇敢追求,并不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后再上路。姚老师指出,开放性思维就是要同学们跳出原来生活的框架,活出新我。

  在大家对开放性思维有了初步了解后,姚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五年后,医学生的未来在何方?”她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医学生的未来道路——坚守医疗岗位,进行医学研究,考取国外医师执照,进入医疗企业和自主创业。她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是一场“废奴”的革命,更多的医学生应尊重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勇敢地走上这条道路。

  姚老师又带领同学们观看了协和女博士于莺的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活出真我”的理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此同时,姚老师深入地阐释了自己对开放性思维的理解,即不割裂、不孤立、不封闭、不保守、不教条。她特别提出,开放性思维不等于为了反叛而反叛,开放性思维应基于批判性思维。她结合自身的职业追求教育我们,思维与见识是物质买不来的东西。在这里,姚老师特别地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例子。72岁高龄的姚父在江苏的县城行医,仍然收获了巨大的职业满足感。姚老师呼吁同学们寻找能从中收获乐趣与成就感的职业,像女超人于莺一样活出真我。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姚老师解答了同学们“出国进修和临床医生是否有冲突”,“做规培是否会丧失科研思维”,“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求工作与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平衡”等问题。姚老师结合自身实际,为同学做了详尽的解答。

  姚老师的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她以自身经历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深入地讲述了何为开放性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对医学生职业追求的影响,为医学生的职业选择开阔了思路。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