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y_0e15080711.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x_0e1508078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x_c49508074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y_0e15080711.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x_0e1508078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02/x_c495080746.jpg 1 2 3
2015-02-02 浏览(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撰稿:唐小丽
 摄影:
 

   

新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陶荣

  小江是医科大学的一名本科学生,6岁时不幸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8年曾到新华医院诊治。在患病的十年间,一直休学在家,于2007年,通过自学完成小学及初中的全部课程升入高中,后考入医科大学。

  因为自己的患病经历,小江对新华医院陶荣医生研究的通过mhCD38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治疗GVHD的间充质干细胞组织来源和培养条件的优选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考陶荣医生的硕士研究生。

  “我愿竭尽所能去学习和研究这个方向,如果能有幸在您的指导下深造,我一定比别人百倍珍惜这个机会,刻苦专研,学有所成,不会让您失望的。”小江在给陶荣的信中写道。

  “这个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是生了这么一场大病,却在文字中看不到一点挫折感,让我惭愧的是我们在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挫折,我已几乎放弃这个方向。而他的治疗成功正好证明了我们先前这两个课题的前景和可行性。我告诉他如果他成了我的学生,我可以回头再来研究这个课题,放手让他去做。”陶荣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

  陶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曾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入选2009年新华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获评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一等奖,荣获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多项荣誉。

  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像陶荣这样的带教医生,可谓身兼了世上两种最为崇高的职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荣始终这么认为。除了带教医学院的本科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训练临床技能之外,陶荣将激发兴趣视为推动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陶荣喜欢刻意引导培养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乐意与学生讨论一些医学问题,从不否定学生的看法,启发思考,指导论证,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设计,在不断探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成为驱动学生专业发展的动力。陶荣曾指导的7位本科学生都对血液病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有2位学生的研究设计在申请美国大学入学时受到教授的好评,一位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3位学生顺利考取血液专业硕士,就读国内著名血液病研究所。

  陶荣说,现在的医学专业学生,很多人对“为什么学医”这个问题比较模糊,“为了稳定?为了赚钱?当然各种原因都有,但并不都是对医学有深刻的兴趣。”陶荣在招录硕士研究生的标准上有着自己的标准,“我希望学生在报考我的研究生前,能提前跟我进行沟通。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选择,你想你要选择一个职业方向,应该是非常慎重的,这可能关系到你将来的一辈子,你不提前进行沟通,只是盲目去考是一种非常被动的生活态度,又怎么知道这个老师的教学的方法与科研的思路是否适合你,这个老师研究的课题是否符合你的兴趣爱好?”

  陶荣提到了那位学生小江,“他跟我有过多次沟通,也阐述了不少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是一位对血液病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再加上他曾经的患病经历,他比别人的感悟更深。如果他今年的考研顺利,能够成为我的学生,我想他一定能做得很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陶荣将练好硕士研究生的“脚力”视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

  具备专业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是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陶荣为研究生制定了详细的阶段培养方案。例如:购买英文原版书籍供学习医学英语;每周举行Journal Club培养英文文献阅读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训掌握常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生物信息学知识缺乏,陶荣邀请了曾发表过Nature Genetics文章的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为学生进行专题培训。面对实践技能欠缺,陶荣自费派学生参加国家级基因技术培训班学习。扎实的基础训练推动了研究生后期在专业上的良好发展。

  陶荣带教的一名学生,在2014年毕业时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在交大医学院“我们师徒最有范儿”专题报道中,他写下了对陶荣的感激:“感谢老师对我指导有方,关爱有加,教我博学审慎明辨,为我实现自己的梦想铺路搭桥”。

  陶荣,作为一名普通医生的代表,也曾为挽救一条生命而欣喜,也曾为培育一名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偶尔遇到的医患矛盾而焦虑。但这就是一名带教医生的真实生活,在与记者交流了半个小时后,陶荣转身再次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原文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015/0128/c134768-23717785.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