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医学生向遗体捐献者致无言感谢
2014-04-04 浏览( 来源:新民晚报 
 撰稿:易蓉
 摄影:

  他们不能说话却是最耐心的师长;他们默默用身体承受科学的践行,引导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医学生开启漫漫医学求知和探索路;与他们面对面地相处,医学生们感受到心痛与感激……他们是献身医学的大体老师和实验动物,是学生们心中的“无言良师”。今明两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生们自发来到校园里的感恩碑和动物碑前默哀,在清明来临之际,缅怀这些不平凡的生命,向他们道一声感激。

  沉重而迟疑的第一刀

  解剖课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即使书本上的知识已经烂熟于心,面对真实的人体要划开这第一刀却并不顺利。去年秋天,临床医学8年制大三的祝雪晴和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又紧张的第一堂解剖实验课。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很沉默。向大体老师默哀3分钟后,医学生拿起手术刀,要从构造最清晰简单的腿部开始探索人体。然而,手中的手术刀仿佛变得特别沉重,这一刀迟迟无法落下。

  小心翼翼地,这场医学探索还是开始了。秒针滴答,空气凝结,那一刻大家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表皮打开,脂肪、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生命那叹为观止的精细和微妙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此后,在2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大体老师默默地、耐心地、细致地“教会”了大家很多很多。

  当解剖课进行到面部时,与大体老师“面对面”那一刻的触动祝雪晴永远无法忘记。“他看上去很安详,是一位中年的长者。与他那么近,心里的波动特别大。他姓什么?他是谁?他为什么躺在这里?这些我都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单凭他躺在这里教会我们这么多东西,他就太值得我们尊敬!”

  动物碑前鲜花不断

  彼此并不知晓的医学生们在校园里默契地进行着一场无声接力——实验动物科学部楼前花坛里的动物碑前的鲜花常年不断。祝雪晴不久前刚刚在一堂“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课上救活了一只小白兔。当时,注射了农药已经中毒的小兔奄奄一息,祝雪晴将解药针剂注射进小兔的耳朵,它仍然一动不动。大家的心都紧了,眼看着一条生命正在逝去。突然,小兔开始喘气,逐渐爬起来。祝雪晴开心得几乎跳了起来。

  “任何一种药物的研制离不开它们的千百遍尝试,多少项科研成果背后满是它们斑驳的鲜血。若没有它们,科研无以为继,临床试验无法开展,新药研发停滞不前。若没有它们,医学前进的脚步将会多么无力。”在感恩仪式上,祝雪晴道出心中的尊敬,“不知道该做什么去感谢这些教会我们太多的生命,也许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了。”

 

  

  (关于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他们不会说话也无法提问,却用发肤体躯让医学生掌握丰富的人体知识。生命虽然逝去,大爱传递人间,他们诠释科学,也触动医学生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仁爱和决心,他们是医学生的无言良师。)

      原文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4-04/03/content_5_1.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