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传承师德关爱学生 团队协作硕果颇丰
2013-10-10 浏览( 来源:新民晚报 
 撰稿:易蓉
 摄影:

  一学期100-150课时是许多老师的工作常态,教学之外研究工作也不会拉下;医学生学业繁重求职季情绪波动,导师们看在眼里主动关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及化学生物学学科团队,多年来传承老前辈师德精神倾力教学关爱学生,同事间和谐合作研究成果硕果累累。

  上好课是为师基本功

  药理学及化学生物学学科是在交大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基础上整合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药理学、医学化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所组建的团队,陈红专教授和陆阳教授是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育人是大学的核心使命,这支团队的教师承担了医学院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多门课程的本科和其他层次的教学任务,且常年往返黄浦与闵行两个校区,他们为教育教学辛勤工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几乎所有教师还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做科学研究。

  在化学教研室,12位理论课老师每年每人要承担100-150学时的教学任务,本科生基础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为了保证大班课的教学质量,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先过教学关。教研室采用“传帮带”的模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上讲台前要完整听完带教“师傅”的一学期课程,准备的教案要经过老教师“把关”,上讲台之前要在教研室里试讲。“岗前培训”阶段除了熟悉教学内容外,还提升讲课的艺术、关注学生心理及学生群体的变化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正式上讲台前,通过教学团队的统一备课规范教案,提高备课质量。“我们还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学院、校际的各种教学评比和奖项,督促大家提高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空间。”化学教研室支部书记姚莉韵说。

  传承前辈师德精神为人

  我国数学药理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著名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金正均教授从教55载,晚年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他对学生的关爱可谓无微不至,精通5国语言的他,每逢听说学生要参与国际交流,就邀学生到家里一对一辅导外语。陈红专师从金正均教授,深受恩师的教导,在前辈精神的感染下,他将师德传承,对学生关爱有加,为青年教师努力搭建成长平台,他常对大家说:“你们发展得好,就是我发展得好。”

  医学生学习周期长压力大,每当临近求职季,为避免学生会因顾此失彼而产生情绪波动,药理教研室上至陈红专教授下至每位带教老师,整个教研室都会提前介入及时关心,一方面提供求职信息,一方面及时发现情绪问题予以疏导。“一个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这里是整个教研室共同关心。”药理学实验室主任朱亮说。

  药物研究在企业是很“吃香”的工作,为何在该团队成员却都乐于在学校里教书、研究?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崔永耀介绍,“我们的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打造一个让大家各自唱歌、跳舞的平台,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空间。”

  药理教研室十来人的团队人人都有课题,但合作气氛也很浓郁,崔永耀说:“就像一个家,杂事总要有人干。团队同事之间有很好的氛围,有愿意奉献甘当绿叶的人。从装修、采购到有害物垃圾处理,协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科学家们才能专心做研究。这样一来,在和谐的氛围里,团队更容易出研究成果。”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