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孩子出门求学留下“空巢”爸妈
2013-02-19 浏览( 来源:新民晚报 文/易蓉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春节假期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不少大学生背上行囊重新踏上独自求学的道路,“空巢”父母们不免感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灵驿站”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王芳看来,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有时“沉重”得像桎梏,束缚着孩子的成长;传统文化中的“母慈子孝”,甚至会令孩子难以表达内心压抑的感受。

        孩子是生活重心

        成绩优秀家境优越的玲玲,父亲常年不在家,上大学后她每周“必须”搭乘1小时火车回家陪母亲,否则就会因母亲的孤寂而感到内疚。新生小志,向来成绩优异,可进入大学后少了父母的絮叨和老师的管控,大一成绩“惨不忍睹”,小志的父母觉得儿子明显不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竟轮流跟去大学里督促孩子学习。

        王芳说,大学是学生脱离稚嫩、步入成年的重要阶段。可是,要完成成长的蜕变,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同样需要父母的“放手”。有家长常说:“我的孩子离不开我,孩子很需要我!”王芳认为,这句“台词”对于成年孩子的家长来说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很需要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王老师表示,许多家长一直将孩子视作生活重心、情感寄托,甚至是夫妻矛盾的掩饰工具,因此面对孩子离开后的“空巢”失落,并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为啥吃力不讨好

        春节,大学生们回家过年,父母嘘寒问暖洗衣做饭,从生理到心理无微不至的关切不免遭到孩子们的“嫌弃”。父母“吃力不讨好”,孩子却呐喊“平时没有爸妈我们一样生活得好好的”。

        王老师提醒,家长们一边在鼓励孩子成长,一边却有意或无意暗示孩子的虚弱与无能。王芳引用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的话“要让孩子学会双脚站立”来给出这道独立难题的答案。她认为家长们应适时醒悟自身勿被“爱”为名的私欲左右,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

        新春佳节,是全家欢聚、表达关爱的时刻,假期结束再次面对分离,对于逐渐成年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祝福和自由,让他们去经历必要的挫折、做必要的决定,用自己的双脚真正站立起来。作为父母,也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义务,学会终有一日,不依赖于长大的“孩子”而幸福地生活。

 

原文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3-02/18/content_5_6.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