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变培养“医学家”为培养“医生”
2011-07-19 浏览( 来源:文汇报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扯掉教科书的装帧线,把书页重新排列组合——这会导致“前言不搭后语”,还是神奇的“化学变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场关于医学人才培养的教改实验正在被视为“精英教育”的八年制临床专业中悄然推开,起点就是“被重新装订的教科书”。
   
    曾有个“笑话”:心脏病人如果进了内科,就接受内科疗法——吃药、装支架;进了外科,就是外科疗法——搭桥。治疗方案取决于病人走进哪个科室的门,而不是病情……“笑话”在触及医院科室太细、激励变味等管理沉疴的同时,也逼视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强调学科,却硬生生地打断了学科间的联系。
   
    在交大医学院,前后100多位教师历时10年摸索,“重新组装”起了因学科分割而造成的医学知识断裂,简称“器官系统教学”。由此,“心脏”不再散落在“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绵延医学生将近10年的各门课程学习中。和“心脏”一样,诸多人体器官能被“完整”地学习了。
   
    以前学生自己“组装”器官知识
   
    上月末,交大医学院的学生正进行最后一门考试,而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丁文龙教授也有一门“考试”——如何组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接力”完成9月要开设的“神经系统”课?
   
    尽管算上今年9月,这门课已是第三年授课了,但丁文龙依然不敢放松。“参与这门课的授课老师务必通读‘神经系统’教材,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授课章节,还要注意和其他老师衔接,避免重复、有所侧重!”
   
    这门课仅为期一个学期,却集中了解剖、组织与胚胎、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医学院几大教研室的教师,此外还有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七八个教师“联袂接力”上课,已成为八年制临床专业的常态。这套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被称为“器官系统教学”。
   
    所谓“器官系统教学”,就是学生以人体器官为单位,依次学习“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而此前,国内几十年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目前交大八年制临床专业之外,以及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是以“学科”为中心,学生依次学习“解剖学”、“组织与胚胎”、“生理学”、“病理学”等几十门课程。
   
    以心脏这个器官为例,若按“学科”为中心教学,心脏的知识就散落于“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几十门课程中;“器官系统教学”就是把所有这些课程中关于心脏的知识“重新组装”进一本书。由此,也就需要相关学科的老师“联袂”授课。
   
    以前培养“医学家”,现在培养“医生”
   
    这个教改打破的不仅是教材,还有教研室、基础与临床的界限,在旁人看来有些“伤筋动骨”。而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告诉记者,“这是医学院探索了将近10年,花了3年时间才想清楚的问题。”
   
    原本医学教育遵循从通识教育、到基础医学教育、再到临床医学教育严格的“三段式”。这是一种强调学科基础的模式。由此要学习“心脏”,医学生最先可以从“解剖学”中接触到心脏的结构;此后再从“生理”、“病理”、“药理”、“内科”、“外科”等等十几门学科中,“组装”关于心脏功能、病理改变等全貌。当然,这些学科前后绵延医学生将近10年的学习生涯,对抽象记忆力是一种考验,此外,还不包括搞清楚各学科老师对某个人体器官“互相矛盾”的表述。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医学院里多年流传着医学生的学习生涯总结:“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器官系统教学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按照临床疾病来学习,从病种出发,讲述一个心脏病把心脏功能、结构、病变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所有知识串起来了。”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介绍,基于“器官系统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以研究为导向的课题教学穿插进入每门“器官系统”课。
   
    前后两种教学,很难简单地说孰是孰非。一位任课老师总结精辟,“器官系统教学更利于培养临床医生,而原本的教学更利于培养医学家——比如解剖学家、药学家等。”
   
    而眼下在医学院看来,是时候调拨一块“教改特区”,培养一批更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黄钢告诉记者,器官系统教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学生中埋下“循证医学”的种子。“我们现在的医院分科太细是个问题,医生知识结构有缺陷也是问题。由此才会出现‘我(医生)会什么治疗,就给你(病人)什么’的笑话,而不是依据病人需要什么治疗。”黄钢说,循证医学是“用最佳的方法、最优的价格、最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原则,制定治疗方案。而它的前提是,医生得有完备的多学科知识结构。
   
    探索国际办学经验“汉化”
   
    但器官系统教学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一门课涉及六七位老师,来自多个教研室以及医院里的临床医生,管理难度很大。”丁文龙说。
   
    此外,教材也是个问题。器官系统教学在国外已有多年经验,自从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式,它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医学院中推行。但问题是,国外授课不用教材,以讲义为主,配以大量参考书。这样的好处是,信息时时更新,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后,思辨力、自学能力快速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探索“器官系统教学”的交大医学院,也曾试过讲义教学。不过,用医学院一位老师的话说,“学生、老师都没有做好准备”,多年以教科书为学习蓝本的学生,对讲义之外的“自学”无所适从;老师自制讲义,随意性大,教学质量难保。
   
    “还是得自己编本教材。”2008年,“器官系统教学”正式在交大医学院八年制临床专业中推行,一个标志就是“器官系统整合丛书”陆续编成。编写者包括医学院与教学医院中的100多位教师、医生。
   
    黄钢说,不用讲义、用教材,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种折衷。事实上,教改探索也说明,国外成熟、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一定能照搬,需要“汉化”。黄钢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底这套丛书预计要出齐10本,也就是10个人体主要器官。而就在出齐的同时,修订工作旋即展开——医学知识变化太快,这是对中国式“讲义”教学的弥补。(本报记者  唐闻佳)


    原文下载: http://whb.news365.com.cn/jkw/201107/t20110718_3088658.htm

 

 

 

学院快讯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