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异军突起 激情飞扬
2009-10-29 浏览( 来源:上海科技报 
 撰稿:wanhong
 摄影:

 

上海交大医学院科研飞速发展的背后

    上海交大医学院在科研上的进步可用异军突起来描述。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大医学院就获得了6项国家级科技奖,其中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获奖数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位列第一。2008年发表SCI论文多达604篇,在全国医学院中名列前茅,而且影响因子普遍较高。今年又传捷报,2009年度上海交大医学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6个,比五年前增长了近80%,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又名列前茅。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获奖项目和成果与普通百姓的疾病诊治密切相关,并不断被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是什么秘诀让这个传统特色学院的科研工作如此耀眼,记者近期采访了校方有关人员。

冲破固有模式 海外“鲶鱼”空间大

    近期,王义斌教授出任上海交大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细胞生物学教授如此描述选择的理由:“这里没有把金钱与科研论文挂钩,没有把科研当成交易的筹码,而是真的希望我们能做点事情。”
    过去,海外回国的教授往往“留不住”,所谓的问题往往是相容性、思想理念等。但在交大医学院的领导班子看来,这是个认识问题。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的人才回来是想做事情的,应当创造更好的外部软环境,给他们留足够的科研发展空间,一方面更好发挥他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我们其他的科研工作者。
    从2007年至今,上海交大医学院先后从海外引来18名像王义斌这样的科研“鲶鱼”,平均年龄37岁。他们落户后立即拿到启动经费,自己招收团队成员,投入科研。比如免疫学学者王宏林此前一直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开展皮肤免疫学研究,因为不是“老板”,他的研究远离临床。来到上海交大医学院后,他立即与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九院、新华医院的数名临床医生合作,寻找治疗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靶点,已经取得了进展。而两年前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回来的细胞生物学专家程金科目前在肿瘤学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把国外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到了学校,带动了一大批年轻学者的成长。
    突破体制瓶颈 建立动态考评机制
    “鲶鱼”跳跃了,怎么让家里的大鱼也跃上龙门呢?从2006年起,上海交大医学院就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院系评估体制和考评机制。
    一位教授对记者说,“交大医学院的教授,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不那么好做了,不是终身制,而是能上能下。”上海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朱旭明告诉记者,现在交大医学院在对教授和主任医师的考核上,不仅对科学研究有专门的要求而且对临床和教学质量亦有相当的要求。目前,在医学院内有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由于某项指标未能达到考核要求而被低聘到下一级岗位。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一动态考评机制的激励,上海交大医学院各大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大大提升了起来。过去国内临床医生整天忙着看病开刀,医、教、研严重脱节。但是国际上的顶尖杂志都非常欢迎和期待基于临床总结的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评审也对这类项目青睐有加。现在这种尴尬局面在交大医学院已经有了较大的扭转,大批优秀的基于临床的科研项目开展起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教授的“应用去铁胺治疗预构皮瓣部分缺血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今年就拿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培养体系创新 后备军练好内功

    据学校有关领导介绍,研究生创新体系的建设也是近些年来交大医学院科研能力大大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要求博士生在SCI上发表高质量论文。一开始,很多博士生有想法,有些自己的导师都没有在SCI上发表论文,自己能行么?但是有压力才有进步。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 练好后备军内功,打好科研功底,今后才能在科研上大有作为!与此同时一系列配套的措施在开始运行起来,首先是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适当扩大面试在招生打分中比重,优秀导师还有一定名额的自主招生权。录取的学生不能只是考试一流,综合素质也要一流。其次是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有条件的学科实行轮转制,新进研究生必须在三个实验室轮转,每个实验室为期2个月,从而完成导师的双向选择。其三是大面积课程的改革,减少灌输性的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前沿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如近年推出的“科学家讲科研”讲座广受研究生的欢迎。
    事实证明,此举成效显著,近二年交大医学院每年都有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此外,很多博士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凭借扎实的功底在科研上也是发展迅猛,在国内外学术界反响较好。
                                                                                                                       ( 记者 吴苡婷)

 

 

学院快讯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