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从致死率3%的新冠说起,巴德年樊代明院士看来怎样才算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医学
2020-10-20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一次检验查核酸,一张胸片看肺炎,一瓶氧气不断灌,一台机器就用全。

新冠病毒有多狠?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16日在沪表示,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致死率将近3%。比起从前造成千万级人口死亡的传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仅3%左右的死亡率,为什么能让当今世界“停摆”呢?

在众多因素中,素来敢言的他追问:“我们的医学和健康服务体系是否跟上了时代?”

【第3个结果】

病毒和人同时在

樊代明直言,在战疫中,众多医生所能做的就是:一次检验查核酸,一张胸片看肺炎,一瓶氧气不断灌,一台机器(呼吸机)就用全。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院发展与管理学术大会上,他设问: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出了什么问题——其一是等待医学;其二是对抗医学;其三是医学的异化。

对于新冠病毒导致肺炎,特效药没有找到,疫苗也没有完全成功。关于药,樊代明举自己的例子说,早年他当住院医生时只有5种抗癌药,目前有1000种抗癌药。这些药有效吗?2013年美国FDA消息称,当时全美九大类药品中药效最差的就是抗癌药,“75%没有效果。”而眼下,在美国,药品只要有19%的疗效就可以上临床了,这意味着“81%是白吃药。”

对于抗病毒、抗菌,恐怕也要改变观念。人的存在才几百万年,病毒和细菌则存在了好几亿年。“我们人体的基因有80%是病毒给的,并不是老祖宗给我们的。”他笑言,人类祖先出生的时候,是被病毒盖了准生证的。从此以后,相互协调,“我们把3斤重的细菌装在自己身体里,谁都离不开谁。”

有人说,细菌寄生在人体中;细菌也可以说,人寄生在它们身体里。人类抗击自然界的病毒和细菌,无非3个结果:病毒死,人在;人死,病毒在;但其实,绝大部分时期是病毒和人同时在。

【为何3个人】

才能拿到诺奖

新冠仍在,新冠之后,又是什么?未来应对新发传染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肆虐,比这难得多。樊代明院士认为,单个国家和地区的单打独斗将力不从心,单个专业和专家的单打独斗也将力不从心,单个技术和方法的单打独斗仍将力不从心。

他说,只有构建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包括整合型的医学研究体系、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巴德年院士说的医疗服务体系、医学预防体系、医学管理体系等,“把这些体系加以重新构建,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世界上,世卫组织(WHO)专门成立了整合医学处;在中国,中国工程院成立了中国工程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现有约20所大学举办了整合医学医学院。

“100年前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一个人就可以拿到呢?因为牛顿这样的科学家既懂数学又懂物理;”樊代明又问,“最近二三十年的诺贝尔奖,为什么多要3个人才能拿得到呢?因为,没有3个学科的整合做不到诺奖成就。”

作为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沪上各大医院各具特色,但各院名医还是不够,“事实上,有名医,才有名科;有名科,才有名院;有名院,才有名校。”因此,院校专家学科应当更特更优,同时把其他学科都带起来。

【一流3标准】

大师、大师、大师

德高望重的中国工程院巴德年院士,是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在大会上探讨起“整合”,这位浙大医学院名誉院长不由想起1997年4校合并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起点。

“新浙江大学,是当时中国大学的航空母舰。”他说,实际上原来这4所大学的合并是3位老先生写信提出的,“他们都已经不是浙江大学的人,一位是复旦苏步青先生,另两位是科学院的贝时璋先生和谈家桢先生,后来国家领导人宣布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成新的浙江大学。”

到底什么是一流大学?在巴德年看来,“能吸引一流学生到这里来读大学,能把一流学生培养出一流人才,你就是一流大学。”当然,”你能吸引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到你这里来读书,以后能培养并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流人才,你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巴德年院士直言,因此,什么是标准:第一有大师,第二出大师,第三育大师。至于建一流大学干什么:首要任务是人才库,其次是资源库,第三个是思想库。他以医学院校为例,在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医学本科毕业生差不多每年20万人,参加各类医师资格考试的大致12万人,而真正考取医生资格的仅5万人左右。

“这就是中国医学教育质量,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客气地说,“按照我的标准,现在说自己世界一流恐怕有问题。”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