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健康事业插上了智慧翅膀。10月11日上午,第二届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300多位国内外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代表性的医疗机构管理者,线上和线下交流,让医学人工智能更好的为健康服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给人类带来了分析、判断、决策、思维的直接效率的提升,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能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特别在这次疫情期间可以看到科技取代人工的意义逐渐凸显,人类同疾病的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医学智能和人工交叉创新,不光是国际科技竞争的新焦点,也可能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动力。

“可穿戴设备、手术机器人、可远程查房的小白机器人等医工交叉的技术红利大大提高了我们医疗的服务质量,也让患者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深刻的改变了医务和医疗的服务模式与理念,为构建新型医疗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希望通过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连续举办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不断的创新医工融合的发展模式。

医工结合和创新融合,关键自主技术的攻关,技术装备的瓶颈的突破,离不开工科高校的通力合作。记者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学去年9月份与上海交大医学院携手共建了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包括项目孵化、人才培养、产业化的落地,为医工交叉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平表示,作为医工交叉领域的先行者,还有太多领域需要探索。未来,将集全校之力开展医工交叉,医疗器械的研发,补齐我国医学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
在随后的专家学术报告环节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所的杨广中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以及日本专家——Iwate Prefectural大学的HamidoFujita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医疗机器人与健康工程》、《超导和生命科学汇聚》、《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医学发展》的报告。
“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围绕这一主题全面探讨国内外的医工交叉学科支撑下的交叉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效能,形成引领未来智慧医疗的新的范式。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d676079b46ba4fb0a013b80a7595b1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