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AI“战疫明星”未来走向全国
2020-10-17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images/2020-10/12/A05/res07_attpic_brief.jpg

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将在更多岗位上发挥作用。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刘昕璐 不用戴口罩,直面病毒也毫不畏惧。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机器人“小白”就曾这样立下汗马功劳。这款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的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是名副其实的“战疫明星”。昨天,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举行的第二届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小白”将有更多应用和布局。

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介绍说,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可以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这款医疗医护服务机器人的具体应用,还将得到更广拓展。

“不仅仅是在上海市,包括广西、云南、喀什、新疆、西藏、海南岛其实都已经进行了布局。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专门捐献给武汉的第三人民医院和金银潭医院。”吴韬说。

与此同时,目前,手术机器人的手,已经可以像两根头发丝一样“探囊取物”;而不久的将来,微米级的“机器指头”将进一步细到纳米级,精准捕捉哪怕一个单一的癌细胞。现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则透露,其团队开发的蛇形手术机器人用于消化道和肺部等,体积达到非常小的尺度,直径仅2到3个毫米,并且具有“超高清”影像功能。相比传统手术对于肿瘤边界的处理,这样的微手术机器人对于术中实时动态判断和早期病灶精准切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一些新技术、新成果的分享,“新医科”这个名词,也频频被现场专家们提及。就在今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指出要加强人才的建设,而且这个人才特别提到的就是复合型人才。

吴韬指出,青年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创新医学,要让医疗插上智慧的翅膀,助力健康中国梦。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10/12/content_109886.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