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员黄雷:一个湘妹子的“柔”与“辣”
2020-05-20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黄雷是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在她的身上,既有着生活中平易近人的“柔”,也有着在科研路上坚韧、执着的“辣”。

一位曾供职于美国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的“海归博导”;一个可亲可敬,广受学生喜爱的“导师妈妈”;一名为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热心奔波的区人大代表……这些跨度颇大的职业角色,单是做好一个已经十分不容易。如果样样出色,想必一定是位风风火火的女强人。而眼前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雷,看上去身材纤瘦、神态温和,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亲切。事实上,黄雷是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在她的身上,既有着生活中平易近人的“柔”,也有着在科研路上坚韧、执着的“辣”。

攻克肿瘤,是理想也是初心

小时候,黄雷一直认为医生是个很神奇的职业。“大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病歪歪地到了医院,给医生看一看,开几副药吃下去就好了,这太厉害了。”于是,她在心里播下了学医的种子。而真正触动黄雷,坚定了她从事医学研究信念的,是高中时的一件事。那时,黄雷有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每天放学都会到她家里一起做作业。后来,朋友的父亲患上了白血病,很快就去世了。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被病魔夺去生命,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让黄雷觉得“不服”。于是,她立下了一个后来觉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志向:一定要学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攻克肿瘤。

就是带着这样最纯粹的初心,黄雷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并选择了医学基础研究中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方向。为寻求肿瘤治疗的方法,2001年博士毕业后,她来到美国顶级的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成人肿瘤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生物治疗主任DonaldKufe教授。在美国,黄雷与丈夫均在实验室工作,夫妻俩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静而安逸,但这并不是黄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出国是为了学习,既然学到了就要回去为国家做一点事情。”2007年,黄雷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放弃优越的条件和高薪毅然回国,选择了交大医学院继续进行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

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是:大多数肿瘤缺乏治疗靶点,因此只能选择化疗,而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和耐药几乎不可避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多年来,黄雷聚焦肿瘤对化疗耐药、寻找肿瘤治疗靶点等临床科学问题,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在癌蛋白MUC1的致瘤和耐药机理方面获得系列创新性发现。不仅在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揭示了MUC1诱导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作用及机理,阐明了MUC1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重要意义;而且发现了MUC1导致肿瘤放疗不敏感和化疗获得性耐药的作用和分子机理,创新性提出“将临床有限用于肺癌治疗的EGFR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应用于MUC1阳性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该治疗策略为缓解MUC1阳性肿瘤的放疗不敏感和化疗耐药、延长患者寿命提供了新的思路。回国以来,她主持了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在内的13项科研项目。目前已在PNAS、CancerResearch等国际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累计被引用800余次。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明治生命科学奖”之科学奖、2012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跋涉,就像寻找开启神秘宝藏的密钥,道路曲折而漫长。而尽管道阻且长,黄雷的初衷始终没有改变过:“攻克肿瘤关乎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就算不能在自己的手上做成,我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这个目标在将来的实现起到一点作用。”

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

“黄雷老师,我每一次看到您的时候,都能看到您温柔的微笑,谢谢您那微笑带给我们的鼓励。”“导师二字,您当之无愧,您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引导我们跳出书本,放开眼界。”“每次班级活动都少不了您的身影,您的关注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您的演讲让我们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走进黄雷的办公室,书橱里摆着学生为她定制的卡通人偶、“十佳班导师”的奖牌;办公台下珍藏着教师节时收到的纪念册,每一页都是一个学生的照片和一段心里话;电脑里,保存着学生们做的自我展示的PPT——这是一份可爱的“见面礼”。从这些细节,足以看出学生们对这位老师的喜爱程度。熟悉黄雷的同事,会称赞她是一位“纯粹的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她对学生的关爱和用心。

2011年,黄雷被聘为临床八年制班导师,这个班上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中的学霸”。在黄雷的眼中,这群孩子热情活泼,性格各异,像一朵朵色彩鲜艳、含苞待放的玫瑰,于是她为这个班的微信群取名“玫瑰园”。作为班导师,黄雷致力于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引领学生成长。她为学生们开设科研讲座,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她请专家与学生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她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懂得社会责任、体验人生价值。在研究生的培养中,黄雷在实验室与学生一起研究理论、讨论方法、分析结果、解决难题,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休息日和节假日。同时,她还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参与大型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使他们开阔眼界和思路。

相处久了,黄雷成了学生们的“导师妈妈”,而这份师生情也带给黄雷莫大的幸福感。曾有同行提醒黄雷:学生工作做多了,会影响你从事科研的毅力。而在黄雷看来,培养学生和科学研究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接力我们的研究,培养出更多造福社会的好医生,那我们的目标也会更有希望实现。”

热心公共事务,把温暖传递下去

黄雷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的几百页纸被写得满满当当,有些地方还粘贴了相关的文件资料。随手翻到最后几页,上面记录着“2020年1月7日—9日人代会处理事项”,书面意见包括改善老人送餐问题、加强医疗环境安全保障等,桩桩件件条理清晰。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海归精英”与老百姓的繁杂琐事是挂不上钩的,而黄雷则显得格外“接地气”。作为黄浦区人大代表,黄雷近几年来负责联系位于淮海中路的有“闹市中的西伯利亚”之称的瑞兴社区。该社区3000多户籍人口中,中老年和残疾人达三分之一。房屋为二三十年代修建的旧式里弄,年代久、设施差。为此,黄雷把自己当作瑞兴社区的“编外居委干部”,一有空就往小区跑,通过深入调研,找居民谈心家访,弄清了小区物业管理、电水网改造、垃圾清理及无证无照摊点管理等11个方面问题的现状、症结及解决方案,并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上报区人大及有关部门。近几年来,在黄雷的努力下,瑞兴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已有了很多改善。

“我热衷于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交大医学院给我的帮助和关怀。各部门负责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爱才惜才的情怀让我感动。我们回来的第一天就是基础医学院的书记和教研室主任捧着鲜花到机场迎接;教研室为我们安排好住房;工会主席亲自陪同办理孩子入学;党委统战部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和个人的培养……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家一样温暖。因此我也有义务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帮助我身边的人。”黄雷说。



链接:http://www.51ldb.com//shsldb/zg/content/00949c1644bfc001f3166c92bf95ed90.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交医学子陈喆贤在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
  医学院荣获上海高校后勤系统多项荣誉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