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培养“通史懂法、专博相济、求真求善”的医学生
2020-04-30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我们习惯于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美妙,也不得不面对全球化的‘负’效应,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种群生存,引发全球性重大公共危机。从‘非典’到‘新冠’,我们必须警醒、反思并行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透露,计划今年9月新学年伊始,在本科生中开设《全球健康概论》课程。

在他看来,“通史懂法、专博相济、求真求善”应是医学生培育方向。

谈90后>>>

成长需要舞台与家国情怀的安放之处

60后的陈国强相信,国人从来没有像2020年起步的这一刻意识到:医生多么伟大,医学可以救国;医学强则国强,医学盛则国盛。在为援鄂医疗队送行,在览阅前线来信,在看到每一个危险的最前线医务工作者一次次交出出色答卷后,医者情怀让他感佩,特别是90后的成长也让他难忘。“是我们还不太了解年轻人了!”

除夕夜,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送行首批援鄂人员时,面对媒体递上的话筒,呼吸监护护士沈虹说,在自己入学的时候就被告知“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奉献”,现在是要自己奉献的时候,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当时,这句话让我很感动甚至令我有点泪目,她说出来是发自肺腑的。”陈国强说道。

还有两个看似平凡的对话,同样让陈国强记忆犹新。瑞金医院有一个90后医生,是从小一直叫他“干爸”长大的孩子,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像仿若“失联”,再没了联系。在内心,陈国强有些埋怨。2月9日,136人援鄂医疗队名单出炉,这个90后赫然在列。这位医生坦率地说,过往的岁月里,觉得自己一直没有“成就感”,所以始终不好意思见“干爸”。“这次是我主动报名的,‘干爸’放心,我肯定会努力工作,不给您丢脸。”

还有一位仁济医院的医生,是他朋友的女儿,为了去武汉,主动推迟了婚礼……一次又一次,令陈国强强烈感受到,这些年轻人迫切需要有个舞台,能够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去安放自己的家国情怀。

“他们的英语水平好,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和环境与全球科技发展同步,国际视野宽,新知识、新技能接收能力更强,综合素质也比我们高。这是这一代人的优势。”但陈国强认为,不能说因为90后参与了抗疫,就只看得见好,事实上,在鲜花簇拥下长大的这一代,对抗困难挫折的能力还不够,成才速度还偏慢,在重 “头衔”轻培养,功利和浮躁现象的冲击下,他们有点“不知道情怀如何安放”等,都需要一些抓手去破解去帮助。

“我希望,我们交大医学院培养的医学生或者附属医院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是真正‘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医学人才。”陈国强重提今年年初他总结的这句话。对于“心中有爱”,他特别强调,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有爱,因为医者之一生乃唯舍己救人而已,医学是有温度的。

谈培育>>>

通史懂法、专博相济、求真求善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让陈国强觉得,身为医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必须思考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能否防患于未然?能否防大患于未至?特别在医学教育,是不是应该有反思?

首先是“法”与“史”。在陈国强看来,医学法学和医学史学应该成为医学必修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世纪初,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堪称国士,彻底逆转了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役,可歌可泣,造福黎民;21世纪初,抗击“非典”的教训与经验,更直接改写了国家传染病防治法……

学习并掌握医学法律法规,编写医学史学教材,并成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国强看来意义重大。于是,从不为书作序的他,最近爽快地答应为《查医生援鄂日记》写序,并在网课中主动为这本他认为既是抗疫史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读物的日记“带货”。

其次是“博”与“专”。当下,临床学科越分越细,让陈国强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看到了一些弊端。“我们呼吸科医生大多数是治疗肺癌的,在今天面对这场非肺癌呼吸系统疾病,恐怕这样的医生难以独当一面。但是,专业越分越细,就换句话说,医学教育如果过早把它专业细化,那么‘博学而后成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个眼科医生如果只会看表面问题,那他可能就会放过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科疾病。我举例是想说,很多病会因过早‘专’的定性而导致错误诊断。”为此,陈国强指出,我们必须建立卓越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摒弃以考试和功利为结果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目光放长远一点,知识结构更广博一些,打牢基础,才能拓展思路,大有裨益于良医的养成。

再者是“柔”与“刚”。面对生命的医学,需要温度和情怀,医学的温度要体现在刚柔并济、求真求善中。

另外,这场抗疫战争,正是我们医学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时机。陈国强认为,不能仅仅为众多医护人员“逆行”感动,不能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口号,讲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而要真正将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做法贯彻到医学教育全过程中去。

科学还应该回归到本位。在科技抗疫这场斗争过程中,我们看到,必须推动科研文化和科研精神的建立。陈国强疾呼:“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科学精神,没有纯粹的动机,花再多的科学经费也很难推动科技真正的进步。”他介绍,刚刚结束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与你谈科学”系列网络共享课程第一季,就是为了提升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精神和科学方法方面的能力。对于课程的火,陈国强有些欣慰。

谈抓手>>>

9月新学年开讲《全球健康概论》

反思之后,会考虑怎样的落地?采访中,陈国强告诉记者,今年,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和护理学专业研究生计划有所扩招外,课程体系上也将进一步予以改革和完善。

上海交大医学院已经成立了全球健康学院,旨在推动大家对全球健康观念的认知,他希望,能在本科生中开设《全球健康概论》等课程,目的是让医学生对世界范围内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的认知,包括对因种族差异、地域差别、贫富不均等所引起的不平等与不公平的健康问题的认识,以及为应对这些问题的挑战所需要开展的跨学科、跨部门、多行为群体参与的全健康治理的认识展开深入的学习。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是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我们的医学教育,还需要补齐全球健康的理念,了解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社会的健康状况。”其实,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今年春节后,陈国强原本是要与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相关医学院院长会汇聚于非洲的坦桑尼亚,去考察坦桑尼亚疟疾的。他还想着,把那个地方作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医学生有机会去锻炼学习的一个点,从而激发出爱国为人民奉献的力量和将全球健康的理念内化于心。

“疫情来了,原计划全部打乱了,我就又开始反思了。”陈国强说,人类的健康越发离不开动物的健康,环境的健康。

目前,交医已经为今年9月新学年准备好了《全球健康概论》课程体系和师资。陈国强认为,要建成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有国际视野,就医学而言,更多的就是要有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视野。为此,课程考虑更多介绍一些传染病发生历史,也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历程等,“这能让我们的医学生知道,人类健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是付出何等艰辛的努力。”

陈国强提及,要汇聚好的师资把知识融会贯通地让学生愿意听。《全球健康概论》拟先行作为选修课推出,在相对成熟后,变成必修课。

“总之,我们希望做些教学改革,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理论课,增加一些拓展国际视野的课程,贯着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提升‘守法懂史’是我们的宗旨。”陈国强说道。

教育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教育。陈国强还呼吁,提升从事公共卫生事业人才的社会地位感、工作待遇和职业发展的路径,唯有这样的前提,预防医学教育的真正重视才会有根基。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04/30/1588228020112569265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