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 上海交大医学院携手上药集团开展全产业链项目孵化
2020-04-19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http://img.duob.cn/FileUploads/2020-4-17/1587089827.jpg

http://img.duob.cn/FileUploads/2020-4-17/1587089835.jpg

4月16日,“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宣告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上海二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方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

近10年来,上海交大医学院SCI论文发表数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始终稳居国内医学院校第一。而上药集团在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的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榜单中排名第二,2018年其收入达到了1590.84亿元。科研巨头和产业巨头的碰撞,未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转化工作十分令人期待。

“那么多科研项目和论文如果不能造福百姓毫无意义!”

“我们获得那么多全国第一的称号,真的有实际价值么?这些科技项目真的能够支撑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么?能够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么?疫情就是照妖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我们没有特效药,甚至一开始诊断试剂都无法标准化!“在签约仪式上,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一段语重心长的话,让台下的科研人员陷入了深深思考。

在致辞中陈国强表达了此次与上药集团合作的初衷,“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所知道的就是发论文,申请项目,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这也不能怪科技工作者,他们不懂市场,不懂得如何将论文中的内容转化为有用的产品!这需要我们高校准确应变,主动求变,我们要让科学家主动接近市场!“

事实上,上海交大医学院近年来已经在努力打通“产学研资用”链条,五年来交大医学院共计完成了成果转化(许可/转让)40项,累计标的总额达到3.62亿元。包括李宗海团队肿瘤诊断及药物系列成果转化、李青峰团队脂肪干细胞及其衍生物项目、李福彬团队激动型抗体恒定区优化平台项目等。

但是对于这样的成绩,交大医学院的领导班子并不满意。陈国强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涉及了大量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比如提到要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我们不仅希望更多的科研项目转化为产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样也希望能涌现出拥有亿万身价的科学家。

生物医药转化壁垒如何破除?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属于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领域,一个新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将“教授在实验室里获得优选化合物”到“走向应用领域的获得候选化合物”当中的路径称为“死亡谷”,因为其中失败率特别高。一般社会资本对于这种战略意义大、突破0到1的高风险“长线”技术不感兴趣,也无法承受。过去,国外资本对中国原创新药的“割青苗”式围剿并不鲜见。

据介绍,孵化平台的各方在合作中将扮演互补角色,并突出功能定位。其中,上海交大医学院在合作中作为研发力量的载体和创新成果的源头,提供转化政策与队伍建设的保障;上海医药集团在创新合作中不仅提供研发经费和研发把控,还将发挥临床研究、产业化生产及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助力项目的熟化与落地;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上实集团发起设立的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其作为孵化平台的资本合作方,将提供额外的战略资金支持和嫁接资本运作等优势实力资源;二医投资作为交大医学院的全资资产经营公司,旨在支持和辅导发明团队的市场化运作,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与高校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四方将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培育优秀的项目团队、对接充沛的孵化资源,实现从医药研发、临床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投资、法律保护的全覆盖,力求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以筛选孵化和定向研发等触发高校科技人员从事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能,走出一条医科院校推动科创转化的特色探索与发展之路。

上海医药集团总裁左敏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本次四方合作,共建‘产学研资’相互融合的孵化平台,不仅能充分发挥我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更能快速推动上海市生物医药早期重大创新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我们定会竭尽全力提供全方位的资金及产业资源的支持,推动交大医学院优质项目的创新研发工作。而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看来,上海医药作为资金投入方和需求供给方,交大医学院的成果转化将会提速,未来将有效缩短原创药物生产的时间。

创新项目路演将常态化开展

在启动仪式后,上药-交医孵化平台的首次创新项目路演正式开启。经过前期遴选,参与路演的9个项目体现了医学院的优势学科,回应了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比如聚焦肿瘤免疫、生物制剂、肺纤维抗体治疗、新冠mRNA疫苗研发等多个方向。此次路演的项目评选小组由上海医药研发和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筹备组牵头,邀请生物医药领域内技术研发、市场运营、商业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上海交大医学院高小玲教授首先登台介绍了“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技术平台”项目,该项目有望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她告诉记者,对于医学院校的科研人员来讲,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治病救人的良方。然而,长期以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太多实验室有创造力、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需求的工作被埋没。此次热忱期盼上药-交医的合作能够架起一座桥梁,实现更多从0到1的转化。”

陈国强介绍说,这样的科学家创新项目路演未来在交大医学院将常态化开展,对于科研项目的评估,不能只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还要请市场创新主体人员来评估这些项目是否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我们希望依托上海医药集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强大实力,跨越过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死亡谷”,让面临困境的转化项目得以起死回生。


原文链接: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0977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