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危重症救治、死亡因素分析,通过云端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多名专家将中方在抢救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做了介绍,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都灵大学医学院、维琴察圣博尔托洛医院、普拉托医院等地的意方专家也交流了相关救治工作,双方就具体治疗中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抗击疫情不分国界。这是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研讨云会议”。两个小时的“云会议”充分传达了医务人员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同携手合作的专业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先群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科技参赞罗伯特·帕加尼先生应邀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江帆也参加了会议。主题报告环节,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新冠肺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的报告。报告中,瞿介明从临床表现、诊断测试、放射特征和病症进程四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采取的对应疗法。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北院重症医学科徐燕主管护师作了题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救治要点》的主题报告,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早期识别标志、轻症转重症的预警指标及对应的救治策略,从重症医学角度提出了应对重症肺炎的通气策略、脏器支持等治疗路径,并详细讲解了新冠ICU病区护理的几大关注点。
会议还连线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作题为《中国武汉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的报告。几位专家都以详实的案例,毫无保留介绍了中国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积累的经验。
提问与交流环节中,针对体外支持设备使用、抗病毒治疗中药物选择、高龄患者死亡风险、ICU中是否配备床边超声、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如何提高检测敏感度、孕妇用药标准流程等内容,意方参会人员向中方专家作了提问,除了几位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主任、谢青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峰主任、倪兆慧主任、李敏主任等作为参会专家也详细作出解答。
据悉,本次会议是应意大利驻沪使领馆科技参赞邀请促成的,今后上海交大医学院还将与法国、美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继续以多种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的经验交流分享。 在疫情防控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承担起智库职责,积极收集信息,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建议,积极推动国际经验分享。(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原文链接:http://share.cloud.gmw.cn/yunmei-share/?shareTitle=%E6%8A%97%E5%87%BB%E7%96%AB%E6%83%85%E6%97%A0%E5%88%86%E5%9B%BD%E7%95%8C%20%E4%B8%AD%E6%84%8F%E5%8C%BB%E7%96%97%E4%B8%93%E5%AE%B6%E4%B8%BE%E5%8A%9E%E4%BA%91%E4%BC%9A%E8%AE%AE%E6%8E%A2%E8%AE%A8%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6%95%91%E6%B2%BB%E7%AD%96%E7%95%A5&shareImg=https://s.cloud.gmw.cn/2016/json/upload/resources/image/2016/12/13/6100070.png&shareDes=&sourceUrl=http://s.cloud.gmw.cn/gmrb/c/2020-03-31/1380235.shtml&articleId=1380235&token=40adfd4393df0ef00a15c6574cc0cab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