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防疫新科普|“无症状感染者”传染范围不会很大
2020-04-01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http://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20/3/31/b027ecbc6e8141989fc97263e5343a92.jpg

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咳嗽、打喷嚏症状,所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的几率就比较低。

最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类隐藏在人海中的传染源估计有多少?传染性强不强?如何对他们进行筛查和防控?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上海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蔡泳教授等专家。

感染病原体后未必有症状

所谓无症状感染者,是指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侵入人体,在体内繁殖或复制,但是人体并没有损害、也没有症状的这部分人群。蔡泳分析说,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有几种常见的转归:一是病原体很快被人体免疫系统杀灭,可能还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二是隐性感染,即病原体感染后,人体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组织损伤,通过抗体检测可得知曾经感染过。大多数人能因此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不但病原体被清除,还能防止再次感染同样的病原体。三是病原体留在肺部、淋巴细胞等被感染的组织中,人体可没有任何症状,但可通过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是指第三种情况,也包括第二种隐性感染人群的病毒还未完全清除阶段。”蔡泳说,这类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强大,在与病原体对抗中占上风,能较好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或复制。他们很可能是传染源,会通过飞沫、血液等排出病原体,造成他人感染。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0/3/31/f23d9359102443a2ab3dc08c6824b25f.jpg

在传染病学史上,最有名的无症状感染者当属“伤寒玛丽”。这名生于1869年的美国女佣携带伤寒杆菌,但一直没有症状,每到一户人家做厨师,就会引发多人染上伤寒病。流行病学调查最终锁定了这名无症状感染者,将她送入北兄弟岛的传染病房。医生对她使用了各种药物,但伤寒杆菌一直顽强地存在于其体内。

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传染病都有无症状感染者,他们都可能成为传染源。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群中,在感染初期有50%以上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HIV携带者。乙肝感染者中,约有5%左右的人携带病毒但终身不发病。结核杆菌感染者中,大约也有25%左右的人不发病,往往体检时才会被发现感染。

可开展血清抗体筛查和核酸检测

由此可见,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很有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蔡泳认为,这类人的数量应该不会非常多,因为近期国内各省份的本地感染的病例数量很少,如果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肯定不会是目前这种良好态势。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疾病的能力通常弱于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尤其是以飞沫传播为主的疾病,没有咳嗽、打喷嚏症状时,病原体传播的范围就小得多。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他排毒方式带来的传播可能性。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0/3/31/3b94e3785e1449488de4b41ee987ce52.jpg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蔡泳直言“还不明确”,有待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例如,可开展社区人群血清抗体筛查,对可疑人群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等。要开展大规模的社区人群血清抗体筛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需要公众配合。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又是一个策略问题。

最近,国内流行病学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两者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指出,这个研究结论值得商榷,因为研究的样本数不够多,而且随访时间不够长。“随访时间至少要40天,这样才能确定哪些人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做更科学的流行病学研究。”

上海市民个人防护不能松

如何防控这类隐藏于人海中的传染源?蔡泳表示,对上海来说,严防境外输入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市已出台对所有境外来沪人员隔离14天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政策,这对筛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能起到积极作用。”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0/3/31/a6cd48fa2f0145449bc4c3126e5f738d.jpg

上海是人口导入型大城市,外来人员众多。这意味着,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输入风险较高。市民不必为此感到恐慌,因为这类感染者的数量和传染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松劲”,就能有效预防。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蔡泳强调,一是要勤洗手,外出回来、饭前便后用清水和肥皂及时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二是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戴好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原文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31492.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交医学子陈喆贤在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
  医学院荣获上海高校后勤系统多项荣誉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