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陈国强院士等学者发表特邀述评提出重大疫情“内部知情期”防控预案等五大建议
2020-02-25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吃一堑,长一智,必须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认真组织实施,将有力推动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征程!

从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至今,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2个月,全国各界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下,众志成城,唱响时代主旋律。当然,我们也为这一场来势凶猛的传染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军地共有4万余名医护人员正在湖北艰苦地与疾病作战,早期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有上千人感染,迄今为止已经公开报道的、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死亡的医护人员已达9人。疫情防控进入后半程,2月23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牵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2人团队撰写的专题评述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副院长江帆,作者团队包括: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办公室丁蕾、蔡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发展处丁健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病毒研究室张欣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蔡泳、石建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梁启明,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张录法,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孙丽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瞿介明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论文通讯作者之一陈国强院士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当他除夕夜送行第一批“逆行”的白衣战士时,一直在感动,感动于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感。正如他在2019年在交大医学院毕业典礼上所说:“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这是我们最大的定力,也是我们最大的初心”。

陈国强院士(左一)为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送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临危不惧,闻召而动,怎么不令人感动?”陈国强院士表示,随后的几天里,他不断送行医疗队,也不断思考:后方的科技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在“感“与“痛”中做些理性和科学思考,承担一些责任和担当,为国家和人民集心智,做表率,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痛”,防止“疫”流再度泛滥。几天前,陈国强院士率先发出上海交大医学院致高三学子的“硬核招生”信:爱医学即刻最好。随后,他撰写的《痛虽未定,亦需思痛——疫情下我们必须反思医学教育》发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随后,他与上海交大医学院主管科技工作的副院长江帆教授讨论,再做深入的系统思考。两人一拍即合,并召集12位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热烈讨论。论文在肯定抗疫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总结十大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陈国强院士表示,如果这篇论文能够引起大家的反思,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得到更好的发展,作者会感到非常欣慰。

陈国强院士(左一)为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送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种种短板和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

建议一

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疾病防控C。

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功能定位,确立和强化中央、省、市、县四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并赋予各层级CDC不同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国家CDC的卫生应急、战略决策咨询、指导地方和基层疾控和医院等职能,加强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日常演练,建议将1月20日设置为全国防疫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大力提高并持续保障公共卫生职业相关人群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公卫人才储备建设,将应急管理相关培训纳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发生时做好监测报告、社区防控、缓解医疗防疫压力、防控宣教等第一防线工作。建议整体布局、加大投入,在高水平高校及科研机构整体布局建设高安全等级的实验室,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数据共享氛围,真正发扬科学精神,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需求、写在祖国大地上。

建议二

加速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预防-主动”型的应急响应体系。形成卫生和疾控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预警应急、监测和防控体系,成立国家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高级专家委员会,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研究,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及时组织专家研判,在“内部知情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预案,并及时向公众公开。完善防控物资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

建议三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

以此次疫情所代表的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为例还是应强调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卫生管理部门主要领导的专业化配备。干部轮岗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专业要求极高的部门例如卫健委、疾控、教育、科技等部门主要领导专业化背景和实战能力仍应是基本要求。此外,还应加强干部循证决策能力提升,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千头万绪的工作,不可能样样专业,但是在工作中如何能够积极组织专家队伍,为及时有效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是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舆情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重构舆情引导理念和机制设计,正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全民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官方媒体在防范谣言中的权威作用,发挥专业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引导作用,正视和善用大众媒体在疫情防控中的宣传作用,建立科技辟谣信息系统常态化应对舆情危机,规范舆情产业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使互联网治理步入正轨。

建议四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

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

建议五

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体系。

当前,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与非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交织,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误用和谬用、生物恐怖主义等生物安全威胁不断显现。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半个世纪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阶段非常有必要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完善的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尽快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和政策,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论文结语认为:“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随时都有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后,新的公共卫生事件还会重来,这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下一次疫情来袭时,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更好地提前到位以保证快速识别并紧急应对,有充足的物资、医疗供给,有更加健全的跨部门协作防控体系,那我们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能够让病魔对社会经济侵蚀的影响降到最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LCu79kbLzB61WYKLoatrw

 

学院快讯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