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交大医学院专家建议: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 实施专项科技计划
2020-02-24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医疗.jpg

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考验着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举国上下积极抗疫的同时,疫情敲响的警钟,也唤起学界的理性思考。今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教授牵头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文章从十个方面梳理了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时也着重从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微信图片_20200223210857.png

图说:论文截图

文章建议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由国家实验室管理和实施“传染病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在各省市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全面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并在此基础上,在高水平医学院、研究所布局建立若干BSL-3级实验室;建立国家大健康(ONE HEALTH)基础研究大科学设施,加强人畜共患病、环境与健康等的研究力度,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通过跨部门、多学科和全球范围内通力合作,提高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整体健康。

作者建议加速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预防-主动”型的应急响应体系、防控物资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

此外,文章还提到,建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包括完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加速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当前,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建议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完善的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尽快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和政策,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延伸阅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之十个问题

1,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疫情向公众报告不够及时有度,初期科学防控预案缺乏;

3,应急响应机制难以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4,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不足;

5,疫情发生后“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有待加强;

6,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不强,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不通畅,缺乏相关安全等级实验室;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干部专业化能力不足及缺乏循证决策能力的短板;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能力存在较大缺陷;

9,生态文明理念缺位,野生动物市场监管乏力;

10,民众的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668161.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