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资源,也是医疗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医学教育摆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位置,从医学院校这一源头抓起,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滋养仁心医德。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确保培养的医学人才“有温度”“有灵魂”。建立“序贯制”思政育人新模式。构建医学院校系统的“大思政”“大德育”“大教育”工作格局,实施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三阶段“一体化”思政育人机制。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推动思政教育、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在通识教育、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各个阶段的有机融合。建立“全过程”课程思政新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相结合,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把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在坚持医教协同中培养医学综合能力。将“大健康”融入医学教育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统筹优化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学校教育严把“质量关”。深化教学改革,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小班讨论教学方式和强调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探究式追问和深度性参与,打造以器官系统为主的基础-临床有机融合的完整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毕业后教育严把“规范关”。以胜任力为核心、以规范化为标准,深化学校和医院联动,加强培训内涵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全科、儿科等社会紧缺专业人才招收力度,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过程管理和考核,一体化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严把“卓越关”。聚焦医学人才综合能力提升,按照“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建立“选才、育才、成才”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实施“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骨干培养”计划,加强跨学科、跨年龄、跨职称层次的团队建设,发挥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推进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和研究型临床医师队伍建设,团队育才、梯队育才、实践育才多措并举,着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牢固树立“新医科”理念,在坚持学科交叉中培养医学人才创新品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医学发展趋势的“新医科”应运而生,医学教育要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落实“新医科”发展思路。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医科”教育体系,强化医文、医理、医工、医X等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完善学科交叉机制,高起点和高水平建设若干医学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主动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生命科学发展新趋势,开设智能医学工程、医学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专业,加快培育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创新医学人才。探索“新医科”创新体系。推动医教协同、医研协同、医企协同,以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建成医教研产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前瞻性探索“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一流大学理工科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4+4”培养模式。加快“新医科”建设,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着力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
原文链接:http://dzb.studytimes.cn/shtml/xxsb/20200108/44587.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